跳到主要內容

征服「百閱」 / 82《知識的假象:為什麼我們從未獨立思考》

 01.

本文序章提到:人類有辦法獨立思考嗎?(p9)
A
不行,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只有一小部分在腦海裡,絕大多數的知識存在人的身體、環境和其它人上
B可以,但是要經過特殊的訓練
C 可以,但只有少部分人有這樣的才能
D可以,而且只要簡單的方法方能練就


02.

本書第一章所舉的布拉沃城堡試爆計畫,為什麼科學家不採用較安全的方法呢?(p38 39)
A
他們被假象所蒙蔽,自以為很瞭解事物的原理
B 當時經費不足,只能用最低成本方式去做
C 當時科學家並沒有找到更安全的實驗方法
D 他們過去曾用此方法實驗並成功,所以非常有自信

 

03.

本書在第一章找來了受試者,請他們說明拉鍊的原理,請問受試者前後的表現有何不同?這說明了什麼?(p40)

A 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很瞭解拉鍊,然而在說明原理時卻無法清楚交代,所以調低了自評的分數。這說明我們被假象蒙蔽,自以為很瞭解生活周遭的事物

B 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很瞭解拉鍊,且清楚地交代了原理,自評分數維持原本的高分。這說明我們對日常生活的事物非常瞭解

C 大部分人認為自己不瞭解拉鍊,交代過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自評分數維持在原本的低分。這說明我們只瞭解表面的原理,且自己也察覺到了

D 大部分人認為自己不瞭解拉鍊,然而說明時卻明白地交代了一切,自評分數升高了。這說明我們其實很瞭解事物原理,只是不自知

 

04.

利物浦大學教授做了個測驗,請學生將一張不完整的腳踏車示意圖所缺少的部分補上,並讓他們選出正確的圖。請問畫對的人數跟選對的人數情勢為何?這說明了什麼?(p42)

A 多數學生畫出了錯誤的圖,選擇時答對率也不高。說明我們對日常生活事物的理解非常片面又淺薄

B 多數學生畫出了正確的圖,選擇時答對率卻不高。說明我們瞭解事物的原理,但是看表面時容易被蒙蔽

C 多數學生畫出了錯誤的圖,選擇時答對率卻較高。說明我們其實只瞭解事物的表面,無法做更深入的說明

D 多數學生畫出了正確的圖,選擇時答對率也很高。說明我們對日常生活的事物非常瞭解

 

05.

湯瑪斯蘭道爾用電腦記憶體的單位來推算人腦的記憶容量,作者提到他的高明之處為何?(p45)

A 將受試者分為看過和沒看過物品兩組,將落差除以受試者當初花費的學習時間,並考量了受試者的忘性等因素

B 請受試者看幾幅圖畫,或聽音樂和句子,幾星期後考驗受試者的重述能力,是測驗記憶力的最佳方法

C 請受試者在一堆物品裡挑出先前所看過的物品,是檢驗記憶力最可靠的方法,即使記憶力不好的人也不會影響結果

D 經由一層層的考驗挑選出最好的受試者,大幅降低了實驗的誤差,並提升實驗可信度

 

06.

本書提到問題都來自未知的未知”,911事件,請問下列何種也屬於未知的未知?(p52)

A 老師沒有想到有班級竟敢全班作弊

B 英國知道德國一定會再度爆發戰爭,卻不知道會從哪裡發動

C 荷蘭人知道郭懷一要起兵反抗,卻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D 各國政府知道自己遲早也會受到ISIS波及,卻不知道何時何地

 

 

07.

作者提到人類其實很無知,卻沒有自知之明,也知道世界比我們想像來得複雜。為什麼人類還可以說話頭頭是道又瞧得起自己呢?(p54 55)

A 我們自欺欺人,高估自己對事物的瞭解,認為自己很有知識,無視了世界有多複雜

B 雖然只有一點知識,只要跟他人合作,便能釐清世界的大部分事情

C 雖然世界複雜,但我們具備分析的能力,只要抽絲剝繭就能瞭解一切

D 我們自己騙自己,以為世界非常複雜,自己非常無知,實際上只是自己多想了而已

 

08.

我們常被年幼的小孩一直問為什麼?”,到最後因為厭煩了就說就是這樣!沒有為什麼!”,這造成了什麼結果?(p55)

A 小孩理解了事情很複雜,再詳細說明只會有更大的問題

B 成人意識到自己其實回答不出小孩的問題,也就表示自己其實只理解了事物的表面

C 成人說明不出個所以然,是因為他忘了事物的複雜,並察覺自己停止探索世界了

D 小孩認為成人沒耐心而不再追問;成人認為小孩很煩而停止回答

 

09.

本書第二章提到了超憶症(hyperthymesia)”,請問有超憶症的AJ對自己有這項能力有什麼想法?(p61)

A 覺得自己的天賦是負擔,因為周遭的人不是嚇到,就是不斷的考她問題,每天重溫自己的人生快逼瘋她了

B 覺得自己是超能者,再小的細節都記得住,朋友都說她是人體的備忘錄

C 有時能回憶一下當年,有時能記些重要的事情,對她來說都是好處

D 能力無法控制,非常疲累,但樂此不疲

 

10.

具有超憶症的傅內斯,並無法理解其實包含了許多大小和形狀相異的個體,這是為什麼?(p69)

A 什麼都記得的人,腦海中的大量資訊使得大腦無法理解歸納資訊

B 腦袋構造如同之前的AI,需要大量的數據才能推算眼前的物種是不是狗

C 因為記住太多不必要的事情,所以才無法記住更重要的事情

D 腦中的資訊太多,大腦無法篩選出目前所需要的資訊

 

11.

本書在68頁提到了臉部辨識,從而說明了所謂的聰明其實是?(p68)

A 從大量進入感官的資訊中,提取抽象的潛在資訊

B 從大量進入感官的資訊中,找出資訊的共通性並加以推理

C 從大量進入感官的資訊中,盡可能記住較為重要的部分

D 從大量進入感官的資訊中,刪除較為籠統的資訊,保留具有判別性的資訊

 

12.

約翰•賈西亞的實驗結果:老鼠能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不依賴簡單的連結,這段話的意思是?(p76)

A 意即知道A會造成B,而不是只知道A發生時伴隨著B

B 意即知道A會造成B,但不知道為什麼

C 意即不知道A會造成B,只知道A發生時會伴隨著B

D 意即不知道A會造成B,卻知道B發生時A一定發生

 

 

13.

肯定前項(modus ponens)公式(AB)常會出現的誤解是?(p79 80)

A 因為B發生了,所以推斷有A這個因

B 因為B沒發生,所以推斷A這個因沒發生

C 雖然A發生了,但由於其它因素而判定B沒發生

D 雖然B發生了,卻因為肯定後項的邏輯謬誤而判定A沒發生

 

14.

作者提到:我們的因果分析能力,除了反應於具體事物和社會變遷,也能處理抽象的心理問題。下列何者屬之?(p80 81)

A 以下皆是

B 數學答案算錯了,你回到算式檢驗

C 報告被教授退件,你和同學開會討論

D 死黨突然不理你了,你嘗試推測原因

 

15.

()小藍患有X疾病,醫生判斷他可能有發燒、嘔吐、痙攣等症狀;()小綠有發燒、嘔吐、痙攣等症狀,醫生判斷他可能是得了X疾病或Y癌。就上述兩段情況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p84)

A 乙屬於反向推理,是說明為何會有某現象的產生,因為具有較多可能,所以較難推斷

B 乙屬於反向推理,是說明為何會有某現象的產生,因為一個果必然只有一個因,所以較容易推斷

C 甲屬於正向推理,是說明為何會有某現象的產生,因為是一對一因果關係,所以較容易推斷

D 甲屬於正向推理,是說明如果有這個因,必然會有這個果,雖然是一個因,卻可能

造成很多果,所以較難推斷

 

16.

正向推理和反向推理的差異何在?(p85 86 87)

A 後者通常會考量其它原因,因為一個果可能有很多成因

B 前者通常會考量其它原因,因為一個因可能造成很多果

C 後者通常不會考量其它原因,因為一個果通常只會有一個因

D 前者通常不會考量其它原因,因為一個果永遠只會有一個因

 

17

分享因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為什麼?(p88 89)

A 說故事,故事通常在背後具有寓意

B 上網查,現今是網路普及的世代

C 聽人說,祖宗所說之事最為有用

D 以上皆是

 

18.

我們說故事的主要動機是?(p91)

A 可以考量到替代方案,無論做什麼都不用費力而知道結果

B 遠古並沒有娛樂,為了娛樂而編造出來的

C 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探索過太多的環境,自然腦補出這些故事

D 藉由背後的寓意來教養下一代

 

19.

安卓亞狄瑟莎所做的滾硬幣實驗,說明了什麼?(p98 99)

A 我們常把第一次看到或鮮少看到的現象,以類似的因果關係套用上去,而造成錯誤,這也是直覺的缺陷來源

B 對於我們不常看到的事物,我們還是會用類似的因果關係對照,但多半正確,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直覺很準確

C 對於我們不熟悉的事物,我們不敢輕易判斷;對於熟悉的事物,我們卻以為自己很瞭解,這就是知識的假象

D 我們常把第一次看到或鮮少看到的現象,以其它方式表示,使自己瞭解它,這就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方式

 

20.

因果模型常符合直覺的主要原因是什麼?(p100)

A 大多數機制過於細微或抽象,使用個人經驗填補才造成此現象,卻造成了錯誤的認知

B 大多數機制過於細微或抽象,使用個人經驗填補才造成此現象

C 我們自以為瞭解大多數機制的原理,所以會直覺反應哪個因造成了哪個果

D 我們身上具備的知識太少,大部分靠直覺找到知識在哪,進而造成和因果的有關

 

21.

有些情況需要比較深層的推論,但一般人往往只能推理於表面,原因為何?(p102)

A 一般人雖然善於因果推理,但是超出自身專業後就只能推理於表面,進而尋求他人協助

B 人只擅長找出因果關係,但對於實際解決的方法,一籌莫展

C 人知道因以後,方能推論果為何,但大多數情況卻是不知道因而難以推論

D 以上皆是

 

22.

請問下列四項敘述中,哪幾項為直覺反應?(p104~109)

()試著說出e開頭的動物,多數人想到elephant

()inituitivevaeertidebli重組,分別得到intuitivedeliberative

()聽到一人唸about發出的聲音為a-boat,認為對方是加拿大人

()一支球棒和一顆棒球共1.1美元,球棒比棒球貴1美元,多數人求出了10美分的答案

*elephant 大象

*about 關於

*intuitive直覺的

*deliberative審議式

A ()()()

B ()()()

C ()()()

D ()()()()

 

23.

下列何者屬於慾望引發的直覺反應?(p108 109)

A 看到桌上的蛋糕,想像它的滋味

B 聽到特殊的腔調,推論對方的國籍

C 看到試卷的分數,想像父母的感想

D 以上皆是

 

24.

審慎有時會改變直覺下所做的的決定,試問有何有缺點?(p107)

A 優點,可以顧慮到直覺所遺漏的資訊;缺點,使人猶豫,可能錯失良機

B 優點,改變衝動行事的性格;缺點,可能會庸人自擾

C 優點,考量到直覺未考慮的部分並加以修正;缺點,過多的疑慮及考量可能會庸人自擾

D 優點:細心,可以減少錯誤的判定;缺點:必定使人猶豫,錯失良機

 

25.

GOFAI(出色的老派人工智慧)具有一些重大缺點,即需要列出所有可能性,需要設定各種變因的問題,科學家和哲學家稱之為何?(p118~110)

A 框架問題

B 變通問題

C 變因問題

D 不變性可能原則問題

 

26.

羅尼布魯克設計電腦採用了何種方法?(p122,123)

A 內化智慧

B 深層學習

C 分散管理

D 中央控管

 

27.

羅尼布魯克設計的機器人,GOFAI(出色的老派人工智慧),有何差異?(p122 123)

 

A 布魯克的機器人採用了內化智慧,也就是所有指令並非由中央處理器下令,而是讓四肢順應環境變化做些決策,GOFAI更穩定

B 布魯克的機器人採用了深層學習,排除一些較細微的可能性,所列出的清單較GOFAI,效率較高

C 布魯克的機器人採用了中央控管,由感應器感應環境,再依變化做出決策,GOFAI有高效率

D 布魯克的機器人採用了分散管理,即在每一個部位加裝感應器和中央處理器,使得處理的反應速度較GOFAI

 

28.

作者請讀者們閉上眼睛,嘗試建構自己所處的環境,大部分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試問原因為何?(p126~128)

()我們想知道某東西在哪裡,只要查找即可,如同看書不需要背句子,忘了往回看就好

()我們都有熟悉的錯覺,以為自己很瞭解環境,其實只是因為一切看似正常罷了

()我們不太在意細節,因此太細的東西說不出來(比如右邊的所有東西),但大重點還是可以的(比如電視在哪邊)

()許多知識都在身旁,不必強記,也因此我們不需要記住每件事情,也就不會記住沒必要記住的東西

 

A 甲乙丁

B 甲乙

C 甲丙

D 甲乙丙丁

 

29.

嫌惡的反應會導致什麼結果?(p137)

造成某些道德議題上的某些反應

B 表示某事物不健康,應該加以改善其本質

C 造成喜好和厭惡呈現兩極化的狀態

D 以上皆是

 

30.

團體合作遠勝過單打獨鬥的原因為何?(p140 141)

A 每個人擅長的不一樣,可以互相發揮,集思廣益

B 每個人可以各出己見,互相切磋

C 每個人的長處不一樣,可以截長補短

D 以上皆是

 

31.

黑猩猩和人類小孩的差異何在?(p150 151)

A 人類具有和他人一起專注於同一件事情的能力

B 黑猩猩只具備合作的概念

C 人類具有合作的概念,黑猩猩只具備參與的概念

D 人類具有很高的參與意願,黑猩猩則否

 

32.

一個群體主要是靠誰的力量運作?(p152)

A 大家一同討論,出主意,人人都重要

B 指揮能力強,做事有條例的隊長

C 想法廣泛,總有好提議的點子鬼

D 辦事能力強,說做就做的行動派分子

 

33.

以下何者不屬於團體合作?(p152 153)

A :由父親賺錢,由母親打理家務,由兒女在外汲取知識

B 陪審團:由被告提案,由陪審團出意見,由法官裁決

C 軍事策略:由戰略官擬定,由指揮官排隊形,由將軍發號命令

D 醫療團隊:由醫生開刀,由護士照料,由實習生定時回報狀況

 

34.

世界上的諾貝爾獎得主,大多不是一人獨自完成研究的,原因為何?(p153)

A 若沒有其他物理學家的論文及研究成果,憑一個人也很難有所成就

B 若沒有其它贊助者,研究很難有充足資金繼續下去

C 一個人的發現必為偶然,需要向其他人印證

D 以上皆是

 

35.

合作型任務常會有個問題,參與者常常不知道某想法究竟由誰提出,會造成什麼結果?(p156 166)

A 高估自己的貢獻,造成爭功等衝突

B 高估他人的貢獻,造成自身的負面影響

C 容易以為他人貢獻良多,造成自身惰性產生

D 容易高估自己,造成招攬過多任務上身

 

36.

知識的假象肇因於?(p162)

A 以上皆是

B 我們以為知識都在腦袋裡,殊不知大部分都在環境中

C 人類的理解往往不是真的,而是所需要的知識唾手可得

D 我們活在知識共同體中,未能區分自己具備哪些知識

 

37.

機器之所以變得難以預測,其原因為何?(p170)

A 以上皆是

B 環境因素可能對機器有出乎意料的影響

C 機器有自動更新的功能,我們不知道它何時翻新過

D 機器太複雜了,我們難以窺知它們的狀態

 

38.

先看過相關資料的人,通常就會認定自己是某領域的專家,這會造成什麼結果?(p173)

A 認定自己所想才是對的,造成不願相信其它人的想法

B 造成自己對於某領域有很高的自信,但在面對專業人士還是保有謙虛

C 與其他人相比,所敘述一件事的正確率略高

D 與其他人相比,所敘述一件事的正確率遠高於其他人

 

39.

2009年法航447空難事件,機師為何會做出此舉?(p178)

A 未料到會有意外發生,過於信賴機器,失去緊急應變能力

B 未料到機器會故障,過於慌亂,喪失判斷能力

C 過於信賴機器,在看到緊急燈亮時,失去冷靜,判斷錯誤

D 憑照直覺行事,以為將鼻頭朝上可以挽救情勢

 

40.

1995年的陛下號為何會擱淺?(p178 179)

A 船員過於信賴機器,也未料到機器會出問題

B 船員太混了,沒注意到機器壞了

C 設計陛下號的人員並未設置其餘補救機制

D 機器故障後,船員不知道如何應對,於是將錯就錯

 

41.

群眾外包是指蒐羅大批群眾的知識與技能,造就了更為廣大與多元的知識共同體。何者不是其優點或缺失?(p182~184)

A 藉由其它群眾提供的知識,能提升自身對於事物的瞭解程度

B 缺少專業人員指導或專業知識輔助,其效用有可能為負面結果

C 藉由其它民眾提供的意見,能使使用者找到好的產品,服務

D 群眾的專業智慧能校正個人的偏誤

 

42.

許多科幻電影,都敘述了強大的AI控制了世界,並與人類為敵。然而在目前可預測的未來,這種景象並不會發生,原因為何?(p186)

A 機器缺乏同步意象性,即心理活動是關於外部世界的,意向性就是這裡的關於

B 機器沒有合作分工意識”,因此無須擔心他們會組織起來對付我們

C 機器不具有自我操控能力,還是需要人來操控

D 機器需要能源來運作,然而能源並不足夠運轉所謂的基地

 

43.

儘管現代科技進步神速,醫療發達,仍有人反對科技在生活的運用及疫苗的接種。最明顯的就是基改作物等當代尖端科技,下列觀點何者最正確?(p190~192)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對於科技保持一點合理的懷疑有助於社會健全發展,但反對太徹底也可能有負面影響

()對於科學家們新的發明,給的建議,可以合理懷疑和提出意見,但不要相信

()基改作物能提升作物免疫力和產量,但由於有一定風險,即便科學家證實安全無虞,仍盡量不要選購或食用

()對於一些早已被推翻的言論,仍有辦法引起支持者的共鳴,即便事實是鐵的,還是有人不願相信科技

()即便對於科技有著懷疑,若已證實其有益,便不該再死守自己的堅持

 

A 甲丁戊

B 乙丙戊

C 甲丙丁

D 乙丁戊

 

44.

對於科技的進步而衍生的技術,難免都有人反對。反對者若對於其原理說不清時,證明並不是因為理解而反對,而是本身態度就認為不對。這種現象稱為xx。此外,此現象的成因為oo。空格應為?(p193~p197)

A 資訊不足理論,成因是對於某事物的理解不足,從而以自身知識或文化判斷

B 認知理解障礙,成因是對於某事物的理解有偏差,再加上自身知識與文化所造成的判斷

C 直覺反應理論,成因是每個人在聽到問題的時候,依照自身知識與文化所做出的想法

D 事物聯想理論,成因是對於新的某事物,用較為相近的事物做解釋,從而造成以為某事物和某事物合併,必定有相同結果

 

45.

婚姻中,身高不是距離,體重不是壓力,年齡不是問題。但唯一無法突破的,就是宗教信仰。要一個人從A教轉到B,跟登天一樣難,試問原因為何?(p198~200)

A 我們的信仰並不屬於自己,而是跟所屬的群體共享,所以才很難改變

B 信仰能約束一個人,一旦一個人相信了某教的理論,對於另一個教派的主張或說法,自然會難以接受

C 我們的信仰是為了自己所信的對象,如同父母一般不能說換就換

D 我們的信仰是為了自己,因為良心對於自身的約束很大,所以我們才難以改變

 

46.

基改食品是藉由更改,植入,移除某食品的基因來達到抗菌,提升免疫力及延長保存期限的技術。儘管科學已經證實安全無虞,仍有不少人反對,如柑橘植入豬蛋白基因。試問原因為何?(p203~205)

A 多數人以直覺反應判斷一件事情,因此他們認為若柑橘含豬蛋白基因,吃起來可能有豬的味道

B 儘管科學已經證實安全無虞,並沒有證實其基因是否會影響食品的風味,所以民間仍有人不願接受

C 科學證明了安全,但其實植入的基因會變更到人身上,雖然無害,但大多數人仍然不願意接受

D 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沒人敢實用含有豬蛋白基因的其它食品

 

47.

很多時候,我們有著相同的意見,立場或想法,但其實個人並不瞭解事件的每一個部分,為什麼在缺乏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個人仍能如此有信心地站在某個立場發聲呢?(p213~p215)

A 即使個人具備少少的知識,在所有成員意見,立場或想法相同時,就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假象

B 即使個人沒有專業知識,只要集思廣益,彼此分享自己有的知識,也能理解事件

C 即使個人缺乏專業知識,在一群人的陪同下,我們都會隱藏自己無知的事實

D 即使個人沒有專業知識,但群體中一定有菁英能帶領我們理解事物,毋須擔心

 

48.

蘇格拉底被處死,耶蘇被釘在十字架上,聖戰趕走異教徒,屠殺猶太人,文化大革命等事件發生的原因為何?(p215 216)

A 掌權者不願接受其它人的想法,只認為自己的想法正確,最終釀成悲劇

B 政府沒有制定相關法律保障人民的權利,以至於人民權利遭到剝奪,侵害

C 那些人和事件因為過於創新而遭到反對,被深處守舊派的政府處置,處決

D 掌權者理解該怎麼處理才能對國家有益,因此不理會人民權益,釀成悲劇

 

49.

有時候,某立場的支持人並不真的知道自己在支持的事物,到底是什麼,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詮釋。試問原因為何?(p218~221)

()當自身不必對事物詮釋時,只要說明你為何這麼想,支持者必然知道自己支持的理由為何

()當自身需要為事件詮釋,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時,會因為無法和自己的觀點互相配合而軟化自己的極端立場

()大多數人無法說明事件的全貌,會降低自己的自評分數,但因為還是有理由支持,觀點並未被軟化

()大多數人只瞭解事物的某核心,也成了自己支持或反對的理由來源,當核心無法被詮釋,理由隨之化解,立場自然軟化

()雖然說不出理由,但因為極端立場不需要理由,所以立場並未軟化

A 甲乙丁

B 甲丙戊

C 乙丙戊

D 丙丁戊

 

 

50.

偏激的言論,墮胎和安樂死的議題,總有正反兩方的激烈支持和反對,但這種現象有一個缺失,請問為何?(p223~225)

A 我們其實對於議題的支持或反對,不是客觀分析後做出的結果,而是個人的想法或價值觀,有失公正

B 我們並不了解議題背後的其它問題,貿然跟從其它支持或反對的團體辯論,有失偏頗

C 我們其實對於議題的支持或反對沒有專業知識,再加上其它人的聲浪產生了理解的假象,並不是真正理解的情況下,會有偏差

D 不論支持反對,違反價值觀總會讓我們反胃,但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公正有困難

 

51.

伊朗核武議題,美國同志議題,以阿衝突的成因為何?(p226~229)

A 政府或人民的價值觀渲染或偏差

B 隨國際局勢演變出的政策或結果

C 該國家經時間所演變出來的風向

D 國家特有的本地文化或風俗習慣

 

52.

哥白尼發現其實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門得列夫據說是第一個整理出元素週期表的人。但有不少人質疑這些人享有的名譽是否和他們的貢獻成比例,為什麼他們有這種想法?(p236~241)

A 若沒有其它科學家所遺留的文獻參考,想憑一己之力完成研究並獲獎是不太可能的

B 對於當時的科技造成很大的翻轉,不被當世人看好,遺傳到下一代並持續有這種想法

C 有許多科學家也在同樣時間點發表相同論點,但因為不夠知名而被世人遺忘了

D 有人質疑流傳下來的資料是否與當時的一致,或是已經被竄改而無可信度

 

53.

高中考學測,最少要有7500字以上的單字量,包含片語等複雜字彙。在某種智力分類上是指固定智力,即腦中有什麼知識可取用。另一方面,若是運用知識共同體內的知識,則稱為流動智力。試問下列何者為固定智力的例子?(p241)

A 運用常識解決生活問題

B 使用翻譯查詢未見單字

C 和友人合作完成企劃書

D 大量汲取單字書中單字

 

54.

長久以來,智力一直是區分人類聰明與否的一項指標,藉由分數能將人做等級區分。若今天我們把智力視為對知識共同體的貢獻,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p247~249)

A 將不再有優劣之分,每個人負責一小部分的貢獻,能為知識共同體有所付出

B 不再有高低比較的惡性競爭,轉而變為貢獻的多寡,能激起人們想積極貢獻的慾望

C 不再有等級制度,人人都能平等地被稱為知識共同體的成員

D 將以貢獻多寡肯定一個人的努力,激發貢獻者想被肯定的慾望

 

55.

個人智力被研究認為成為g因素(即一般智力),而團體智力則被成為c因素。研究顯示c因素比g因素更能預測小隊的表現,這驗證了什麼?(p250 251)

A 群體智力超越個人智力的總和

B 個人智力的總和超越群體智力

C 團體合作更勝單打獨鬥

D g因素和c因素無關

 

56.

美國科技創投育成先驅Y Combinator在投資時注重的是團隊而不是點子,投資也避開了單一創辦人的企業。試問原因為何?(p253)

A 個人企業缺乏團隊合作的榮譽感

B 個人企業有著較高的投資風險

C 個人企業在技術上不可能較合夥企業優良

D 單一負責人跑路的機會較高

 

57.

身在團隊中,總有一種力量使自身和團隊更加勇往直前。試問原因為何?請選出正確的選項(p253)

()在團隊中會有一種不想讓其它人失望的責任感

()在事業不順遂時,成員會互相鼓勵,下次會更好

()團隊領導者的威嚴使我們敬畏,不敢不做事

()在貢獻良多時,會受到團員肯定,多數人喜歡這樣的感覺

()為團體工作比為自己工作有著更強的積極性

()當團員貢獻良多時,自己可能被挑起好勝心,與其有良性競爭,彼此切磋

()當團員貢獻良多時,自己可能怕成為最低貢獻者而激發自己努力

A 甲乙丁己庚

B 乙丙丁戊

C 甲乙丙丁戊己

D 乙丁庚

 

58.

與學童相比,巴西窮困未受教育,必須到街上做生意維持生計的小販,計算能力卻比學童好。這證明了凡是跟你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你都有一定的熟練度。試問這件事給我們什麼啟發?(p258 259)

A 與其讀死書,不如以身體去學

B 強記更勝死背

C 用心體會生活,提升自身知識

D 與其死背,不如活用

 

59.

近年來教育部提倡素養導向,即給一篇文章後,在文章內找尋線索,並以自身所學找出答案。然而很多時候,學生讀完文章,認為自己非常瞭解文章主旨,卻在回答問題的部分失分最為嚴重,試問原因為何?(p259 260)

A 學生常把熟悉認得當成理解”,意即即使能背誦文章,仍不清楚其所想表達的主旨

B 學生誤把題目的理解”,認為是作者的見解”,意即有主客觀的差異

C 學生常把作者的立場換成自己的立場,認為沒錯以後,反問為什麼這樣不行

D 題目太長,時間不足以讓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

 

60.

本書作者之一的兩位女兒SL,S是活在知識的假象中,跟一般人一樣;L則很清楚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什麼,未被知識的假象籠罩。請問:哪一種人,才是真正的好呢?(p309~p312)

A 兩位都有各自的優點,L有分寸,S很熱心,不管有沒有被知識的假象籠罩,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B L比較好,懂得節制自己,知道自己的上限何在;S也不算壞,因為活在知識的假象裡,象徵著已經身處在知識共同體中

C S比較好,對凡事皆有熱心,也身處在知識共同體中;L也不錯,因為有節制又謙虛,是每個人心中的完美款

D S難為姐,L難為妹

 

61.

本書提到分工合作才能有最大效益,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每件事情,所以我們不必強求自己什麼都要知道。然而現今的教育則提倡要均衡發展各科,你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對的還是錯的呢?請提出至少1個理由來佐證你的觀點。

 

62.

本書提到,我們常深陷在知識的假象而無法自拔,自以為對某件事非常瞭解,實則不然。你認為這是好事嗎?如果是,請說明你的理由並舉至少1個理由來佐證你的觀點,並說明假象有哪些好處;反之,則至少舉1個理由來反對,並說明如何不被知識的假象蒙蔽。


 

時間類別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