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講義 / 自編講義 / 韓非子選

B4 L11  韓非子選學習講義 

班級:______ 座號: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國學常識:先秦諸子

 

書名

別稱

作者

主要思想

文章特色

老子

道德經

李耳

「道」為核心,自然無為,不爭處下,致虛守靜,柔弱勝剛強

說理文字, 五千 餘言

莊子

南華

()

莊周

物類平等,順適自然,道通於一

多設想寓言

論語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語錄體

孟子

 

孟子及弟子

推仁至義,人性本善,民貴君輕,尊王賤霸,重義輕利

對話式的論辨文

善用寓言、譬喻、排比

荀子

孫卿

新書

荀況

孫卿

以禮為宗(隆禮),標人性本惡,矯性靠積學(勸學)

訂定篇名,以專題議論建立一家之言之濫觴。賦先河

韓非子

 

韓非

集法術勢大成,君無為,法無不為

以專題議論成一家之言,善用歷史寓言

墨子

 

墨翟及弟子

兼愛(愛無差等)、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節葬、非樂、非命

以專題議論成一家之言

公孫

龍子

 

公孫龍

「堅白」之辯,白馬非馬(早期理則學)

以專題議論成一家之言

呂氏

春秋

呂覽

呂不韋編撰

陰陽,取法自然,切理想

以專題議論成一家之言

小試身手:閱讀以下內容,判斷所吟詠的諸子百家。

(一)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

(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後之。

(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禮之,此所以亂也。

(    )()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參考答案:楊朱/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商鞅/墨子/列子/許行

(二)

(   )() 多出於街談巷議,道聽塗說。

(   )() 主張禮治、法後王,倡性惡之說。

(   )() 重名理之辨,辨別名實異同。

(   )()君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   )() 蓋出於議官。兼儒、墨,合名、法。

(   )()主張以法治國,實行法治要重賞嚴罰。

(   )() 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

(   )() 貴自然之道,以虛無為本。

(   )() 主張以遊說、權術說服天下君主。

(   )(10) 主張五德終始,順時敬天,教授民時。

參考選項:()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雜家()名家()農家()陰陽家()小說家()縱橫家

※國學常識:寓言簡介

定義

隱含寓意或教訓之作品。寓,寄託;言,道理。寓言在結構上是一種結合故事」和「寓意」的文體,通常在不明說本意,利用類比思維,借用故事來寄託作者諷刺教導的意思。

起源

寓言一詞始見於莊子 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寓言有十分之九,假托他人之語來陳說自己之意莊子 天下篇:「以寓言為廣。」(以寓言為推廣道理的工具)

異稱

韓非子稱「儲說」;劉向 別錄稱「偶言」; 南北朝稱「譬喻」。

流變

哲理寓言

寓言創作的第一高峰。作品散見於諸子散文裡,闡述不同學派的哲理和主張。如莊子韓非子孟子呂氏春並未獨立成篇

補充:歷史散文戰國策中,也多用寓言。

寓言

透過寓言來宣導歷史的經驗教訓,在政治及生活上予以人們警戒。

南北朝

嘲諷寓言

1.  中國寓言創作的過渡期,開後世諷刺寓言、詼諧寓言之先河。

2.  笑林為代表的笑話專集出現。

3.  百喻經為代表的印度寓言傳入。

諷刺寓言

1.  是寓言創作的第二個高峰。將先說明思想的寓言轉為諷刺世態。

2.  柳宗元 】將寓言獨立、擴大成為單篇文章。代表作:三戒

詼諧(諷刺)寓言

1.  劉基郁離子,以寓言諷刺政治。

2.  文人畏懼文字獄,藉詼諧寓言揭露社會問題,針砭時弊。

小試身手下列有關寓言發展短文有六個空格,請填入正確答案。

    諸子善於通過寓言故事以說理,如孟子   】一書中,眾所周知的「揠苗助長」,便藉一個拔苗助長以致苗槁禾枯的故事,告訴人們,這種做法「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的道理。莊子    】的寓言,形式上雖荒誕無稽,卻含有極深刻的思想,如「痀僂承蜩」、「梓慶為鐻」便闡明了做事要凝神一志、忘情專注的道理。子    】一書,也有很多寓言,如流傳很廣的「疑人偷斧」、「愚公移山」、「薛譚學謳」等,至今還為人們所傳頌。 韓非  子 】的寓言,所寄寓的思想富有深刻嚴肅的政治色彩,如「守株待兔」、「郢書燕說」都是譏笑那些主張「法先王」而不思前進的人。所以,在先諸子的著作中,實蘊藏著豐富的寓言故事。到了 時期,是寓言創作第二個高潮期,寓言的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弱,可稱為諷刺 寓言 】,代表作如   柳宗元 】的三戒嘲諷當時社會上那些趨炎附勢之人,最終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一、作者簡介

出身

思想成就

韓非韓國的公子,著名儒家大師荀子的學生,和後來做秦朝丞相的李斯是同門師兄弟,李斯自認為學識不如韓非韓非戰國時代【 法家 】學派集大成者。

才高遭嫉

死於非命

韓非孤憤五蠹傳到秦國秦王 嬴政讀後讚賞、感嘆道:「我要是能見到作者並和他交朋友,死也無憾。」李斯說:「這是韓國韓非所作。」秦王立即發兵攻打韓國軍兵臨城下,韓王韓非前往秦國李斯害怕秦王重用韓非,於是詆毀韓非:「韓非韓國的公子,即使大王重用他,他肯定不會誠心為秦國做事。但是,如果不用他,將來他回到韓國,必定成為大王統一天下的後患。不如把他除掉。」

  秦王下令暫時囚禁韓非韓非入獄後,李斯派人告知韓非秦王已不再賞識他的才華,與其在獄中受折磨凌辱,不如一死了之。韓非雖想親自向秦王說明,但意願無法傳到秦王那裡,絕望之餘,只好服下李斯送來的毒藥。

寫作背景

韓非先天患有口吃的毛病,不善於講話,卻擅長於著書立說韓非看到韓國漸漸衰弱,屢次上書規勸韓王,但韓王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韓國當時法制不明,權臣當道,用人不當(君王不能任用賢能來富國強兵,反而重用誇張虛浮的遊說之士,讓他們的地位高於講求功利實效的人),內政混亂,對接連戰敗,獻地求和,國勢削弱。韓非 儲說等篇正是作於此時。

二、課文深究──兩篇寓言皆刻畫生動,觀察深刻,能表現韓非的主張

(一)棘刺刻猴

對應「經」文

「人主之聽言也,不以功用為的,則說者多棘刺、白馬之說。」

※白馬之說宋國有善辯者兒說,用「白馬非馬」的議論讓齊國 稷下的善辯者都認輸。不料他騎著白馬過關卡,卻乖乖的繳納馬的關稅。「白馬非馬」之說雖然新奇有趣,卻不能避稅。

主旨

缺乏以實效考核、驗證的機制,是君王被遊說之士蒙蔽的原因。君王聽取人臣言論時,從「功用」的角度檢視、考慮政策的可行性,方能避免受到巧言詐說的迷惑。

課文

深究

1.    邏輯論證鄭國鐵匠出現,是故事的轉折。鐵匠的邏輯論證從實務出發:有微小的作品便應有更小的工具,是以觀看成品之前,可以先檢查工具。

臣,為削者也」,鐵匠說我有實務經驗,所言不虛。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要刻出東西必須有刻刀,刻刀要比雕刻的成品小,這是基本道理。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鐵匠說目前沒有比棘刺之端更小的刻刀,請問這棘刺之端要用什麼來刻?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請人拿出他的工具,即可驗證人能否雕刻出棘刺之母猴。

2.     君王喜怒不可形於色:燕王喜歡微巧之物,所以給了人可乘之機。因此君王應喜怒不形於色,不使自己的好惡被臣下偵知,否則蒙蔽便會發生。

(二)猛狗社鼠

對應

「經」文

「術之不行,有故。不殺其狗,則酒酸。夫國亦有狗,且左右皆社鼠也。」以「猛狗」和「社鼠」兩個故事分析、說明「術之不行(人君統治之術不能實行)」的原因。

主旨

以猛狗和社鼠比喻堵塞忠良、欺瞞君王的奸臣,強調君王要掌握權柄、法令,好惡不形於色,方能馭臣治國。

內容

分析

1.    「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人,酒卻賣不出去,原來是狗猛咬人。由此論及治國,指出「執柄而擅禁」的大臣就是國家的猛狗,造成人君被蒙蔽,而有治國才能的人不被重用。

2.      作者又運用管仲回答齊桓公「(治國)最患社鼠」,說明人君左右親信朋黨比周的危害。社鼠一旦託庇於社廟,不論是燻灼灌水都奈何不了牠;這就像人君的左右親信,因為有君主的信任和保護,得以安然無恙,這些人就是「國之社鼠」。

寫作

特色

1.    以議論豐富故事內涵猛狗社鼠集日常生活中習見的現象構成故事,由形象的描述自然引出針對性極強的議論,在平凡的形象中寄寓豐富的內涵,深刻的含義。

2.    形象鮮明:用「迓而齕之」幾字,就精簡生動呈現猛狗張牙舞爪、撲前咬人的凶相。

3.   結構嚴謹:結尾時的議論精鍊概括「猛狗」、「社鼠」兩個故事,使全文緊密聯繫,事理互相生發。

三、難句精解

1.   人主欲觀之,必半歲不入宮,不飲酒食肉。雨霽日出,視之晏陰之間,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見也。

      人設下不合邏輯的種種限制以矇騙燕王。(狡猾的人設下三個燕王難以辦到的條件:戒除美色。不飲酒食肉。雨止日出、陽光初現之剎那。)

2.   臣,為削者也。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王試觀客之削,能與不能可知也。

說明不管要雕刻多細小的東西,必得先造出更細小的刻刀。

3.   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

      說明人雖然具備所有賣酒的優良條件:商業誠信、服務良好、酒質醇美行銷用心,酒卻賣不出去。用四個「甚」字,「類疊」修辭。

4.   今人君之左右,出則為勢重而收利於民,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

人君左右權臣納賄攬權,隻手遮天。

5.   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去不去除權臣都顯得左右為難。「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映襯」修辭。

6.   故人臣執柄而擅禁,明為己者必利,而不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

人臣執權柄,將為私而害公。

四、歷屆試題精選

(  )1、閱讀下列先秦諸子對於「聖人」的描述,推斷()()()()依序應為哪一家所提出?()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聖人之治民也,法與時移而禁與能變()聖人積思慮,習偽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聖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於後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能以尚同為政者也 ()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99.指考〕

 

(  )2、下引各文句,據文意判斷其學派歸屬,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是:

甲、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乙、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後之學者,而不得食於子。子何尊梓匠輪輿而輕為仁義者哉?

丙、去規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輪;廢尺寸而差短長,王爾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術,拙匠守規矩尺寸,則萬不失矣。〔奚仲、王爾:兩位古代巧匠〕

()道家儒家法家       ()儒家墨家法家 

()道家法家墨家       ()儒家墨家道家     98.指考〕

 

  )3、語言和它所指稱的內容,可視為名和實的關係。下列有關先秦諸子名實關係的論述,依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的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104.指考〕

()得意忘言()正名定分()循名責實()白馬非馬 

()()()()() ()()()()() ()()()()() ()()()()()

             

(  )4、閱讀下文,選出最適合填入     中的選項:齊桓公之時,晉客至,有司請禮,桓公曰「告仲父」者三。而優笑曰:「易哉為君!一曰『仲父』,二曰『仲父』。」桓公曰:「吾聞     。吾得仲父已難矣,得仲父之後,何為不易乎哉?」(《韓非子‧難二》) ﹝仲父:指管仲﹞

()我無為,而民自化 ()君人者勞於索人,佚於使人 ()天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君尊則令行,官修則有常事,法制明則民畏刑。                   102.指考〕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