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B3 L14琵琶行并序學習講義 

班級:______ 座號: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國學常識:樂府詩與新樂府運動

釋名

1.「樂府」原是漢武帝官署名稱。樂府詩,漢代叫「歌詩」,指由「樂府」官署採集、整理、配樂、演唱的詩歌,後世將這些詩稱為「樂府詩」。

2.後世所稱「樂府詩」,主要指南北朝,由當時的樂府機關所採集的民歌〔民間無名氏樂府〕,此外也有由文人創作的樂府〔文人樂府〕

3.後代文人仿作樂府詩,有的根據樂府舊譜創作新辭以入樂〔合樂歌唱〕有的只根據樂府舊題抒寫題意、模仿樂府詩的風格創作而不入樂,有的不襲用舊題,自立新題和新意,而僅仿效樂府詩的精神和風格創作,不入樂。這些詩也包括入「樂府」

4.以後民歌合樂  ,也可稱為「樂府」。如東坡樂府蘇軾的詞集,東籬樂府馬致遠的散曲集;小山樂府張可久的散曲集。

異稱

常用「歌、行、樂、吟、弄、謠、辭、引、曲、調、詠、唱、怨、操」等為名,如:長歌行長干行琵琶行遊子吟等。

產生於西漢

1.漢武帝時正式成立樂府官署,漢書 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採歌謠,於是有之謳〔民間歌謠〕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民情〕、知厚薄云〔句末助詞〕。」

2.樂府詩中的特色在敘事,常有長篇的敘事詩,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

3.  樂府詩    古詩  同為漢代詩歌的雙葩

盛行於 南北朝

1.流傳在當時南、北方的民歌,不僅數量多,而且與樂府詩也有不同的特色。

2.南朝作品【  婉轉柔美  】,如:子夜歌長干曲

北朝作品【  樸質雄渾  】,如:敕勒歌木蘭詩

3.文人仿作樂府詩,從建安年間開始,大都只是襲用舊題,模仿樂府的風格寫作。以「三」:【 曹操  曹丕  曹植 】為代表。

格律

樂府沒有固定的格律、句法,長短隨意句數、字數不限,對偶自由,可以通押、轉韻。形式上的自由變化,文字樸實,語言活潑,情感熱烈,充分顯現民歌的特色。

轉變於──

 新樂府 

1.唐代大詩人李白高適等,都有許多樂府名篇,他們用樂府古題,學習古代樂府詩的現實主義精神,通俗樸素語言,剛健清新風格,不拘字數、不避雜言、不入樂

2.杜甫開始,學習古代樂府「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不襲用舊題即事名篇自立新題,創作詩歌,如麗人行白居易元稹加以發揚,倡導「新樂府運動」,繼承樂府詩的現實主義精神創作反映民生疾苦、諷諭朝廷的詩篇。不入樂

特色

現實主義精神

樂府詩來自民間,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廣泛地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現實生活與思想、情感。漢代樂府詩中有描述逍遙快樂生活江南可採蓮,抒寫男女之情的上邪,描述戰爭之苦的戰城南,反映社會問題的東門行

質樸活潑

樂府詩的語言有口語化傾向,句型參差,從一、二字到八、九,並穿插問答〔如陌上桑。文字質樸,語言活潑,情感熱烈。常用譬喻、雙關修辭。

敘事手法

樂府詩以【 敘事 】見長,突出人物動作生活場景的描繪,熔敘事和抒情於一爐,因此出現長篇敘事詩。

詩集

昭明文選中有樂府古辭。

人【 郭茂倩  】採錄先五代的歌辭,編為樂府詩集內容包括民間歌謠及文人作品,共分為十二類,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一、作者簡介──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姓名稱號

1.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居洛陽,自號 香山居士 ;放意詩酒,自號 醉吟先生

2.貞元十六年,二十七歲的白居易進士及第,在同榜進士中最年輕。貞元十九年,應吏部考試後,授祕書省校書郎,同時登科授職的還有元稹,兩人成為終生好友,時以詩文相往來,世稱   元稹過世後,又與【  劉禹錫  】齊名,並稱

夙慧早現仍

苦讀不懈

1.白居易六、七個月大時,乳母抱至屏風前,就能默識「之」、「无〔無〕」二字。

2.白居易十六歲到長安,攜所作詩文謁見名士顧況顧況見詩卷上的名字居易,便開玩笑:「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及至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讚嘆道:「道得箇語,居即易矣。

3.二十歲時,白居易更發憤讀書,「不遑寢息」,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ㄓㄡˇ〕成胝〔ㄓ,手腳掌上因摩擦而長的厚皮〕」。

詩歌成就

1.白居易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歌。他的詩淺顯易懂,直寫性情,平易近人,又善於描摹事物,與元稹的詩天下傳誦,稱 元和 

2.白居易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閒適、感傷、雜律四類,而最看重 諷諭 詩和閒適詩。諷諭詩以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為代表作。

3.新樂府運動白居易主張文學應反映社會現實。他領導的新樂府運動,繼承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發揚杜甫詩歌的寫實精神。把詩的創作推向新的高峰。

「新樂府」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入樂與否為衡量標準。其特點有三:

1.用新題不再沿用樂府古題,根據內容需要,自創新題,故又名「新題樂府」。

2.寫時事描寫現實中的民生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面。

3.不入樂

文學主張

1.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元九,即元稹。時、事二字互文〕

2.上以詩補察時政,下以詩洩導人情。與元九書

3.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文采的華美〕而作也。(新樂府自序

4.不能發聲哭.轉作樂府詩。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推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詩

老嫗能解

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定稿收錄〕之;不解,則易〔改寫〕之。〔老嫗能解:形容文字通俗明白,容易看懂〕

 

二、課文深究:長篇敘事詩,貶謫文學傑作。音韻和諧,情景交融,比喻貼切

主旨線索

本詩主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用「淪落」貫穿全詩。表面敘述琵琶女淪落之苦,實際抒發自己被貶的淪落之恨。詩先寫淪落之人,次摹淪落之聲,再敘淪落之事,最後抒淪落之恨。讀來感人至深。

晚江送客借景抒情

1.首句「潯陽江頭夜送客」僅七個字,就精簡概括的介紹了地、時、人物、事件。

2.楓葉荻花秋瑟瑟」景象淒涼,渲染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別時茫茫江浸月」進一層烘托離情惆悵茫然。當主客心情慘暗時,「忽聞水上琵琶聲」,「」字躍現驚喜。

補充遶船月明江水寒」以淒寒之景,寫琵琶女之孤單寂寞。

   「唯見江心秋月白」抒寫離情得到宣洩後,內心寧靜舒朗。

   黃蘆苦竹繞宅生抒寫謫居臥病的淒苦與無聊。

琵琶心曲摹聲精彩

1.猶抱琵琶半遮面」呈顯琵琶女的羞澀。從「轉軸撥絃三兩」到「唯見江心秋月白」,樂曲中流露琵琶女的內心世界,是詩人著力描寫、詩中最膾炙人口的部分。

2.低眉信手」的姿態,「攏、捻、抹、挑」的靈活多變指法,可見琵琶女琴藝熟巧。名曲「霓裳」、「綠腰」的演奏,引領眾人進入美妙的音樂世界。

琵琶心曲摹聲精彩

3.大絃……」等一連十四句,通過視覺、聽覺的形象化譬喻,生動精彩地將動聽琴聲分享給讀者。

4.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以疊字摹聲,兩種旋律交錯。「大珠小珠落玉盤」,同時顯露視、聽形象,令人眼花撩亂,耳不暇接。

5.旋律繼續變化,出現「」、「」兩種意境,「鶯語花底」聲音輕快流利,畫面活潑。

6.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餘音嫋嫋,餘味無窮的藝術境界。

7.幽愁暗恨」在「聲暫歇」時積聚,終於無法壓抑,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鐵騎衝鋒刀槍轟鳴,將演奏推向高潮。但隨即收撥一畫,戛然〔突然。戛,ㄐㄧㄚˊ〕而止。

8.東船西舫悄無言」烘襯聽者入神忘我、沉浸回味。

商婦訴懷

1.沉吟放撥插絃中」至「夢啼妝淚紅闌干」為琵琶女自述身世與眼前不幸遭遇。

2.十三學得琵琶成」等八句回憶當年色藝雙全,紅極京城,生活奢華。

3.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等十二句琵琶女感傷美人遲暮,門可羅雀,委身下嫁,被丈夫冷落而獨守空船與過去長安歡樂生活形成對比

司馬自悲

1.從「我聞琵琶已嘆息」至篇終是詩人與琵琶女「美質見棄」的哀傷共感。詩人隻字不提被貶前情況,全寫目前生活。藉突出「無音樂」之苦抒發貶謫後的鬱悶悲憤。

2.江州司馬青衫溼」表顯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強烈感情共鳴。

詳略變化

琵琶女自述身世,詳昔而略今:寫長安的歡樂生活比較詳細。詩人的自述,略昔而詳今:著重寫謫居潯陽蕭索的景物、孤寂的生活。琵琶女的昔盛,就是詩人的昔盛;詩人的今衰,就是琵琶女的今衰。二人的遭遇、心情互補。

押韻

本詩總共換韻十九次。

 

三、難句精解

1.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青出於藍,豔冠群芳。

2.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紅極一時。

3.  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琵琶女描述歡場的喧鬧

4.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恩客漸少美人遲暮〔喻年華老去,盛年不再〕

5.  同是天涯淪落人。(二人都:)

從京城長安漂泊淪落到偏僻的江州都有各自出色的才能。有由盛而衰的遭遇。

6.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在良辰美景中的孤獨,更令人悲切。

7.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字反襯出琵琶女長久之衰謝,與白居易命運長久之坎坷

8.  感我此言良久立。

詩人的訴說反轉來撥動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時,樂聲就更加淒苦感人。

 

四、修辭舉隅

倒裝

◆歌以贈之──以歌贈之

互文

◆主人下馬客在船──「主人」、「客」互文:主人陪伴客人下馬、上船

譬喻

明喻

◆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兼用聽覺摹寫

◆四絃一聲如裂帛

略喻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冰泉冷澀絃凝絕

借喻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咽泉流」兼用擬人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設問

激問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豈無山歌與村笛?

懸問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借代

◆舉酒欲飲無「管絃」──音樂

◆妝成每被「秋娘」妒──歌伎女伶

◆「五陵年少」爭纏頭──京師附近的富貴子弟

◆「秋月春風」等閒度──美好時光

◆終歲不聞「絲竹」聲──音樂

句中對

◆楓葉荻花

◆添酒迴燈

◆暮去朝來

◆轉軸撥絃

◆輕攏慢撚

◆秋月春風

◆千呼萬喚──兼用「誇飾」、「鑲嵌(千、萬)」

鑲嵌

◆「去來」江口守空船──偏義複詞

錯綜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抽換詞面

側面描寫

◆主人忘歸客不發

◆東船西舫悄無言

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色藝雙全

◆滿座重聞皆掩泣

      

 

五、延伸學習

(一)買花秦中吟第十首)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語譯:京城裡的春天即將結束,鬧嚷嚷聽得見車馬行走聲。人們都說牡丹花開時,互相跟隨一同去買花。花貴花賤沒有一定價格,付錢要看一叢花有幾朵。百朵的紅花都燦爛奪目,買一叢要付給五匹綢。花的上面掛著帳篷護蓋著,花的旁邊編織竹籬作保護。用水來澆又用泥來封裹,鮮花移到家中顏色依舊。富家買花家家習以為俗,富人買花個個執迷不悟。正巧有一個田家老農夫,偶然來到了買花的場所。他獨自低下了頭又嘆息,富人不了解他這種深憂:鮮豔深紅的牡丹花一叢,相當於十戶中等農家一年的賦稅。

簡析:運用對比手法,形象地反映了貧富懸殊的現象。

(二)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風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譯注:琴聲開始時輕柔細碎,彷彿小兒女耳鬢廝磨,竊竊私語。忽然間,琴聲變得激昂高亢,就像勇士們慷慨赴敵。一會兒,聲音又轉成舒緩悠揚,好像那沒有根蒂的浮雲與柳絮,在寬闊的天地之間隨風飄揚。當琴聲變成了百鳥齊鳴啁啾時,忽見在眾鳥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如同在懸崖峭壁上一層一層往陡險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頂的時候,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忽然音調低伏,失勢跌落至萬丈深淵。可嘆我空有耳朵一雙,卻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可是聽了穎師的彈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淚溼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穎師,請他不要再繼續彈下去了。穎師你的彈奏本領太高強了,直使我的心時而如火熱,時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劇烈波動得再也禁受不住了。簡析:前十句描摹聲音,後八句抒發聽琴感受。

 

六、歷屆試題精選

1. 閱讀下列詩句,選出最符合作者人生態度的選項:

賦命有厚薄,委心任窮通。通當為大鵬,舉翅摩蒼穹。窮則為鷦鷯,一枝足自容。

苟知此道者,身窮心不窮。                  (白居易〈我身〉

(A)人生多艱,宜苦中作樂,自求安慰 (B)人生在世,難免遭遇挫折,當積極解決困境 (C)人生際遇不同,宜順應自然,使心不困滯於外境 (D)生命苦短,享樂宜先,不求為大鵬,唯願成鷦鷯。              〔96學測〕

答案:(C)解析:由詩中的「通當為大鵬,舉翅摩蒼穹」、「窮則為鷦鷯,一枝足自容」,說明白居易不論人生際遇窮通之豁達態度,故選(C)。(A)原詩未談及人生多艱及苦中作樂。(B)原詩強調「達觀的態度」,而非「積極解決困境」。(D)原詩未談及生命苦短,宜先享樂之意。

語譯:天賦的命運本有好壞之分,何不讓自己的心自在地隨任人生的窮困或顯達呢?顯達時就要像大鵬鳥,展翅高飛,翱翔天際;困窮時就像小小的鷦鷯,只要有一小枝幹就可以容身。如果能夠懂得這窮通變應之道,即使處在困窮之中,內心也不會受限困窘。

2.下列詠史詩所歌詠的歷史人物,每一選項前後相同的是 (A)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B)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D)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E)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    〔100學測〕

答案:(A)(C)(E)解析:(A)皆歌詠諸葛亮。「錦里」為武侯祠所在地。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時,喜歡吟詠〈梁父吟〉詩。出自李商隱〈籌筆驛〉/「出師未捷身先死」是與諸葛亮有關的名句。出自杜甫〈蜀相〉。(B)賈誼。「夜半虛前席」為漢文帝宣室賈誼問鬼神一事。出自李商隱〈賈生〉/蘇武。從「胡」、「羊歸」、「塞草」,知詩中人物到過邊塞牧羊,故與蘇武有關。出自溫庭筠〈蘇武廟〉。(C)歌詠楊貴妃。出自白居易〈長恨歌〉,選項引文為詩中歌詠楊貴妃的名句/從「妃子笑」、「荔枝」(楊貴妃愛食荔枝)知是楊貴妃。出自杜牧〈過華清宮〉。(D)從「東風」、「周郎」、「銅雀」、「二」,知與三國人物有關。出自杜牧〈赤壁〉/從「江東子弟」、「捲土重來」,知為項羽。出自杜牧〈題烏江亭〉。(E)歌詠王昭。從「毛延壽」知與王昭有關。出自王安石〈明妃曲〉/從「流落死天涯」、「琵琶」知與王昭有關。出自歐陽脩〈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3.4.為題組   閱讀下列詩歌,回答34題。

()杜甫〈哀江頭〉: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白居易〈長恨歌〉: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3. 關於兩段以「安史之亂」為背景的詩歌,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兩詩均透過唐玄宗、楊貴妃的人生轉變,寓託唐朝國運由盛而衰 (B)兩詩對於玄宗赴蜀避難、貴妃死於兵變一事,均有或明或暗的敘述 (C)「昭陽殿裡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與「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都是寫楊貴妃受唐玄宗寵幸的情形 (D)「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與「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都是寫戰亂發生、王室倉皇逃離的情形。

答案:(D)解析:(D)「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是回憶 亂前,芙蓉苑豪華奢侈,花木生輝的盛況。

4. 關於兩段詩歌的寫作,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兩詩基本上都是以回顧過去的手法抒發心中情感 (B)兩詩主要都是以音樂、聲響表現戰亂前後的轉變 (C)「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由壯盛華麗的出遊行列襯托國勢強大 (D)「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點出戰亂的發生出乎唐玄宗意料之外。

答案:(B)解析:(B)()詩並無音樂聲響的表現。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