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B3 L13唐詩選學習講義  班級:______ 座號: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國學常識

近體詩今體詩略說

 

絕句(截句、斷句)

律詩

排律

起源

南北朝樂府小詩 王夫之提出五言絕句起於五言古詩,七言絕句源於南北朝樂府小詩的說法

1.五律之格律完成於初 沈佺期宋之問二人(合稱

2.七律之格律完成於初 杜審言

 

句數

每首四句

每首八句

八句以上,句數須為雙數

字數

均限於五言、七言

押韻

1.凡偶數句須押韻。多押平聲韻五絕有押仄聲韻者

2.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

3.一韻到底,不能轉韻

1.凡偶數句須押韻,以押平聲韻為主

2.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

3.一韻到底,不能轉韻

同律詩

對仗

可對仗、可不對仗

起結兩聯不必對仗,

中間頷、頸兩聯必須對仗

除起結兩聯不必對仗,

中間每聯必須對仗

平仄

有固定平仄格律,分平起、仄起兩種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個字為準,若為平聲,則為平起;若為仄聲,則為仄起

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比較

 

 樂府詩 

 古體詩 

  近體詩 

時 代

西漢產生,南北朝最發達,沒落於隋朝,轉變於

起於兩,成熟於,綺靡於南朝,振興於

盛於以後亦風行

作 者

包括民間作品和士人仿作,民間作者大都不知名

除年代久遠外,大多為具名文人(士大夫)之作

具名文人(士大夫

音樂性

可被管絃歌唱

徒誦不歌

徒誦不歌樂府絕可歌〔可歌唱之絕句〕

句 式

多長短句

多五言、七言

五言、七言

句 數

不限

絕句:四句/律詩:八句

平 仄

不注重

注重平仄,尤其是律詩

對 仗

不要求

絕句:可對仗、可不對仗

律詩: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用 韻

換韻,可押平聲韻,亦可押仄聲韻

一韻到底,多押平聲韻

風 格

主敘事,貴遒勁,

多熱情之詞

主言情,尚溫雅,

多含蓄之言

風格多樣

流 變

失去音樂性後,功能為詞、曲取代

後世持續創作

後世持續創作

補充:樂府詩與古詩為漢代詩歌的雙葩

()黃鶴樓

一、寫作背景

天寶崔顥仕途不順,遠離家園落拓漂泊,當他登上黃鶴樓弔古傷今,人去樓空的落寞感油然而生。加之傳說的觸動,蓄積在胸中的詩情噴湧而出,面對無限的時空唱出了一曲渾然天成的浩歌。

二、作者介紹

早期詩風

浮豔輕薄

年輕時的崔顥雖然進士及第,有俊美之才,但無士子的德行,喜歡賭博、喝酒、貪求美色。娶妻唯擇美貌女子,不久又離異,前後娶過四、五個妻子。他在這個時期寫的詩,以描寫女子神態、輕豔的詩居多。

晚期詩風

風骨凜然

中年以後從軍出塞,崔顥詩風一變,不少邊塞詩寫得氣勢磅礴,充滿禦敵安邊的愛國豪情,讀之令人精神一振。(黃鶴樓崔顥期的詩作

三、課文深究結合神話與現實,古今交錯、情景相融,意境蒼茫壯闊。

前兩聯

樓名由來

白雲悠悠

弔古傷今

詩前四句時間安排為:昔、今、昔、昔至今。形成今昔往復,古今交錯。

此四句神馳象外,敘述仙人杳〔ㄧㄠˇ〕然歸去,徒留「空」樓,以抒發渺茫之情。

詩人從傳說落筆,生發感觸。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詩人把無當作有,從傳說寫到現實感受,既是弔古,更是傷今,給人歲月難再回,古人不可見的茫茫感慨。

鶴去樓空後,只見天際白雲,悠悠千載,飄忽不定。令詩人百感蒼茫、縈迴無盡。

後兩聯

登樓所見

鄉關何處

情景交融

詩的後半篇呈現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

眼前景象,鸚鵡洲帶出了禰衡禰衡不幸的遭遇,使詩人不遇之感、思鄉之情又茫然而生:宇宙永恆、人生短暫的感嘆,懷才不遇的憤懣〔ㄇㄣˋ〕傷時感世的沉鬱,俯視天地的孤傲,都一氣貫注,盤旋紙上。

七、八兩句將鏡頭拉遠到煙波之外的鄉關,暮色蒼茫,煙波浩渺,何處是歸程?思緒茫然,愁懷難遣,詩意又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的境界。首尾相合,詩韻搖曳。

四、難句精解

1.昔人已乘黃鶴去

「昔人」指的是仙人,點出求仙的意念或某種高遠目標的追求。「已去」表示歲月不再,仙人不可見,追求的夢想難成,是滿心惆悵。

2.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描寫歲月不再,鶴去樓空,白雲悠悠、虛無縹緲。既反映世事無常,也表現詩人弔古傷今世事蒼茫虛無之感慨。

 

()石壕吏

一、寫作背景

  唐肅宗 乾元二年,郭子儀李光弼等九節度使率六十萬大軍包圍鄴城安慶緒,被史思明援兵擊潰。朝廷為補充兵力,在洛陽潼關一帶,強行捉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任所。途中就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如實地刻劃百姓遭受兵禍的痛苦,呈現詩聖民胞物與的襟懷。石壕吏透過「有吏夜捉人」的描繪,反映戰亂中百姓的苦難。

二、杜甫簡介:「詩聖」、「詩史」

生平大概

1.為初名詩人杜審言之孫,自豪:「詩是吾家事」。祖籍京兆 杜陵,故自稱【 杜陵布衣 】。

2.遊歷洛陽期間結識李白,成為好友。

3.兩度進士考試不第,困居長安近十年,生活落拓。 之亂起,備受流離顛沛之苦。

4.肅宗時,官至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5.後移居四川 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畔,生活較為安定,友人嚴武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  杜工部  】。

6.晚年攜家出,飄泊於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由潭州岳陽的旅途中。

仁厚胸懷

杜甫一生崇奉儒家思想,景仰孔子,眷懷的盛世,忠君愛國,憂民救世。讀著「致君 上,再使風俗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等詩句,可體會到這位詩人博愛的襟懷,深厚的人道主義。

寫實精神

杜甫經歷戰爭、離亂、飢餓,杜甫詩中涉及當時的政治、時事、戰亂,深刻反映動亂時代、人民苦難,是時代的寫真,因此有【  詩史  】之稱。開啟中晚的社會寫實詩。

創作態度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顯現杜甫對詩歌藝術高度的熱愛與追求。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不分古今,認真學習。

新詩改罷自長吟」、「老去漸於詩律細」,是杜甫反覆錘鍊、追求藝術成就的刻苦精神。

成就

杜甫集古今詩學大成,各種詩體(古體詩、近體詩)無不精美,尤(七言)律詩見長。詩作體現儒家關切現實,憂國憫民的仁胸懷,題材多元,世稱【  詩聖  】。

詩歌風格

沉鬱頓挫:「沉鬱」,指杜甫詩中感情深沉鬱積;「頓挫」,指詩中語意頓挫轉折,氣勢跌宕起伏,蒼涼雄渾。杜甫詩語言精粹、凝鍊、深沉、遒勁。

三、課文深究:事件在詩人的傾聽中進行,反映人民在戰爭中家破人亡的深重苦難。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首句交代時間、地點。「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詩提綱。以下敘事情節,都從這句生發。同時也強調事件的真實性。

「夜」字,說明「抓人」之事經常發生,男丁白天躲藏,於是縣吏利用人們入睡的黑夜突擊,手段狠毒。「夜抓人」,於如實描繪之中寄寓批判。

「老翁逾牆走」顯示人民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深夜,一聽門外響動,立刻逃跑。

反映當時戰事告急,連老翁都不放過。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吏呼一何怒」以下16句,通過對話,精鍊、具體地展演老婦一家的悲慘遭遇,反映戰亂時代中千萬家百姓的苦難。

「呼」與「啼」、「怒」與「苦」,對比強烈,縣吏叫囂凶暴,老婦悽慘啼哭、悲苦回話。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從事件的發生持續到事件結尾,縣吏在老婦哭訴時多次怒呼。

從老婦的哭訴中,可見戰爭帶給她的傷痛,處境堪憐。老婦希望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可能老婦的小孫兒受驚啼哭,縣吏知道家中尚有他人,再度大發雷霆、蠻橫逼問。

老婦生怕媳婦被抓,孫兒餓死,只好挺身自請隨吏而去。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男人出征戰死,後方僅存老弱婦孺,無法從事生產,百姓的衣不蔽體,貧窮至極。可見在戰亂中的民不聊生。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夜久」暗示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語聲絕」表示老婦已被抓走。

「獨與老翁別」暗示事件結局,照應開頭:昨晚老翁夫婦開門迎接,如今與孤獨的老翁作別。敘事中有無限深情。

全篇句句敘事,卻巧妙地通過敘事抒情、發議論。寓褒貶於敘事中,感情沉鬱,語言凝鍊。

四、難句精解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總結官吏一再逼迫、老婦一再哭訴的漫長過程,也反映詩人以關切心情傾耳細聽。

   軍中缺員至需老婦炊事,則軍戰力如何已不難想像。

 

()無 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一、寫作背景─李商隱與「無題詩」

  傾注心力以「無題」為名創作詩歌自李商隱,一般以為因其寄託深遠,旨意幽隱,故以「無題」為詩題創作。葉嘉瑩教授認為:「李商隱有些悲哀痛苦是對人生綜合性的體認後的痛苦和感覺,不是針對某人某事而發,不能以一個題目限定,所以是『無題』。因為所寫的感情或是為某人某事而發,但不能明白說出來。」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詩中那種那種期待與失望、痛苦與留戀、執著與徬徨交織的矛盾心情,與所有時代的心理息息相通,吸引各時代人們反覆誦讀。

二、李商隱簡介─字【  義山  】,號【  玉谿生  】、樊南生

詩歌創作李商隱擅長七言律、絕,題材廣泛,造語精工,繁於用典,含蓄蘊藉,韻味深厚,為晚唯美詩風的代表。詩與【  杜牧  】齊名,有「小 」之稱。

1.題材廣泛李商隱的詩歌,包括揭露、抨〔ㄆㄥ〕擊時政弊端的政治詩,借鑑歷史來諷諭現實政治的詠史詩,寄託遙深的無題詩,傳達苦悶心聲的詠物詩。

2.含蓄蘊藉李商隱詩中的抒情,較少直抒胸臆,而致力於婉曲見意。他常藉助描繪環境景物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思。又善於驅遣想像,將實事實情化為虛擬的情境畫面。加上繡織麗字,鑲嵌典故,朦朧隱約的詩歌意象,可謂深情綿邈卻又隱奧幽豔。

3.詩謎:李商隱的一部分詩歌迷離恍惚,旨意難明,晦澀費解,成為千古揭不破的「詩謎」。

三、課文深究:全詩表現離別的感傷,與別後悠長的思念,雜揉作者的失意與苦悶。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1.全詩以【    為主眼。兩個「難」字,加重了別離時的戀戀不捨。

2.次句的暮春意象,既呈現時節,也以景暗示心情蕭索黯淡,渲染離別的不可避免、傷感哀怨。(借助描繪景物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思。)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千古名句)

1.頷聯傾訴自己的相思,「絲」雙關「思」,情意纏綿;「蠟淚」雙關「眼淚」,感情痛苦。借喻我如春蠶,一日未死,絲一日不斷;我如蠟炬,一息未斷,淚永不終止。用明顯意象比喻思念之情至死方休,真誠相愛的執著。

2.「死、盡、灰、乾」,在纏綿情意中,又蘊藏著無限沉痛。頷聯蘊含著生死相許、毫無保留完全奉獻、甘願付出不計回報的堅貞至情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1.頸聯以懸想的方式揣測對方現在的孤寂,想必對方也是深情不改、苦苦思念自己。從對方落筆,深一層抒寫自己綿綿相思。

2.「改」和「寒」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詩人對情人無限的關切、憐惜。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1.尾聯引用典故抒寫想像、願望。蓬山為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可望不可及之地,空間距離雖遠,但因兩心貼近,故言「此去無多路」,對重逢充滿希望。但其實是以慰藉之辭寫心中之苦。

2.託「青鳥」前去探看,是強抑心中苦楚,而體貼所戀之人的憂傷。果真「無多路」,又何必勞煩青鳥鼓翼呢?

押韻

本詩為仄起,押「平聲寒韻」,韻腳有:「難、殘、乾、寒、看(ㄎㄢ)」。

四、難句精解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曉鏡,晨起攬鏡,「鏡」與下一句的「吟」對文,均用作動詞。「但愁」、「應覺」,均懸想對方心理之詞。

 

※延伸學習

(一)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語譯:南京鳳凰臺上原本有鳳凰遨遊,如今鳳凰已去、高臺已空,只有長江兀自奔流。的花草都已埋沒在荒幽的小徑裡,東晉的達官顯貴也已成了荒頹的墳土。只有若隱若現的三座山峰仍矗立在青天外,白鷺洲依舊橫在長江中心,將江水分割成兩道水流。登臺遠眺,看見太陽又被浮雲遮蔽君王被小人蒙蔽,我怎麼望也望不見長安,不禁隱隱發愁。

(二)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語譯:微風輕輕地吹拂著岸邊的細草,高高豎起桅杆的孤舟,在夜晚的江邊停靠。群星低垂,平野顯得更加空闊,水中明月隨著大江湧流起落。我的名聲豈是因詩文而昭著,解除官職理應由於老病。轉徙飄零到底像什麼呢?像廣漠天地間一隻小小的沙鷗。

簡析:此詩作於杜甫晚年攜家出。頭兩句描繪江上夜景,一靜一動,開闊雄壯。後四句抒發旅夜的感慨。

(三)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語譯:你問我何時回家,我還沒有確定。今夜大巴山秋雨連綿,屋外池塘漲得滿滿的。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團聚,在西窗下剪去燭芯,再訴說今夜雨中我懷念你的情景啊!

(四)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語譯:錦瑟為何有五十條絃?現已年近五十的我,聽聞一絃一柱間流轉的音符,不禁懷思自己的金色年華。我的心如莊子為夢中化蝶而迷惘,又像地的望帝 杜宇化身杜鵑,有滿滿哀怨的傷春情懷。滄海之中明月高照,鮫人所泣之淚皆成珠,藍田有美玉,在和暖的日光下,往往遍地煙起,迷濛一片。這一分感懷只能成為追憶,哪是待今朝回憶時始感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悵惘了。

簡析:這是李商隱晚年追敘生平,自傷身世的詩作。第一聯詩人因瑟的五十絃,聯想到自己年將半百。「無端」表示驚心,為詩定下了悲憤、無可奈何的基調。莊周夢蝶,是莊子對人生的困惑,究竟人世間是真實的,還是夢幻是真實的?杜鵑,傳說中蘊含著人生不得歸宿的失落感,和苦苦求索而毫無結果的悲涼。望帝春心託杜鵑」,詩人所嘗受的是幻滅後的無所歸依。「滄海月明珠有淚」,月映海上,珠蘊水中,淒清而孤寂。「藍田日暖玉生煙」,情境朦朧迷離。這兩聯的迷惘、悲涼、哀怨、恍惚,與始句的「無端」、末聯的「惘然」,構成了全詩的感情氣氛,傳達出「思華年」的特殊感受。

※歷屆試題精選

1. 桃花因顏色鮮豔美麗,故詩人常藉以比喻美麗的女子。下列詩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選項是 (A)一夜清風動扇愁,背時容色入新秋。桃花眼裡汪汪淚,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臺前見玉容,今朝不與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門宿,減卻桃花一半紅 (C)淺色桃花亞短牆,不因風送也聞香。凝情盡日君知否,還似紅兒淡薄妝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   103學測〕

答案(D)解析(A)從「桃花眼裡汪汪淚」可知為擬人用法,以桃花喻女子。出自 韓偓〈新秋〉。(B)「減卻桃花一半紅」指減卻女子姿色,桃花乃比喻女子。出自 施肩吾〈佳人覽鏡〉。(C)以「凝情」形容拂牆桃花,故知桃花乃借喻女子。出自 羅虬〈比紅兒詩〉。(D)「桃花」在此只有景物之意。出自 張說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

2. 閱讀下列二詩,選出寫作特色分析正確的選項:

()意氣相傾兩相顧,斗酒雙魚表情素。雙鰓呀呷鰭鬣張,蹳剌銀盤欲飛去。

  呼兒拂几霜刃揮,紅肌花落白雪霏。為君下箸一餐飽,醉著金鞍上馬歸。

(李白〈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姜侯設鱠當嚴冬,昨日今日皆天風。河凍未漁不易得,鑿冰恐侵河伯宮。

  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胔春蔥。

  胔春蔥:去骨留肉而雜以春蔥   (杜甫〈閿鄉姜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

(A)二詩述及鮮魚料理過程,皆呈現刀工的俐落細膩 (B)二詩皆運用視覺意象「雪」,凸顯魚肉的纖細瑩白 (C)()詩以「雙鰓呀呷鰭鬣張」、「蹳剌銀盤」等動態描寫,呈現活魚的生鮮 (D)()詩以「當嚴冬」、「河凍未漁不易得」等敘述,強調主人設餐宴的用心 (E)二詩分以「欲飛去」與「有骨已剁」,形容飄然欲仙、蝕骨銷魂的美食享受。                                             104學測〕

答案:(A)(B)(C)(D)解析(A)()詩的「霜刃揮」、「紅肌花落白雪霏」,與()詩的「無聲細下飛碎雪」,皆呈現刀工的俐落細膩。(B)()詩的「白雪霏」與()詩的「飛碎雪」,皆凸顯魚肉的纖細瑩白。(C)()詩的「呀呷」是魚鰓開合,「鰭鬣張」是魚鰭張開,「蹳剌」是魚尾拍擊聲,皆屬動態描寫,並以此呈現活魚的生鮮。(D)嚴冬河凍,不易得魚卻還能有魚,故能顯現主人設宴的用心。(E)()詩的「欲飛去」指魚的生鮮,()詩的「有骨已剁」指料理魚,與「飄然欲仙、蝕骨銷魂的美食享受」無關。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