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B4 L10 第九味學習講義

班級:      座號:   姓名:            

※前情提要:(徐國能宋裕訪談稿)

  作者徐國能對「第九味」的說法:「應該是每個人活在自己的生命中,應該都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一些特別的滋味吧,有的人是酸中帶甜,有的是又辣又沖,因此說是無味也是對的,說是苦或鹹也沒有什麼不可以,自己的人生,唯有自己才能明白那滋味是什麼。重點是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多少的回顧呢?我寫第九味時才三十歲,時移事往,你現在問我第九味是什麼,我一時也真正猶豫了起來,說是說不出的況味,可能也很貼近吧!」

一、題解及作者簡述

1.        徐國能,其創作多取材自生活,鎔鑄【    】情味,寄寓深刻的人生體驗。有散文集第九味煮字為藥綠櫻桃詩人不在,去抽菸了

2.        【      】是臺灣散文創作重要的主題之一,由於許多作家的投入,使得飲食書寫呈現出多面向的發展,如:林文月飲膳札記、唐魯孫天下味、蔡珠兒移居香港後出版的飲食文學集南方絳雪

3.        本文題為「第九味」,但文中僅就【                  】八味比擬人生,始終沒有明確指出第九味的真義。

4.        本文以大廚【     】為主軸,敘述他廚藝及辨味的特殊能力,與調和味道的獨特之見,進而綰合【     】與【      】,另方面以其際遇之昔今對比、【     】餐廳興衰為輔,交互隱喻【        】。

5.        全文藉飲食之味類比【       】、玄妙世情,頗能啟人深思。雖就飲食取材,重點卻不在寫烹飪經驗,而是藉飲食之味論人生況味,兼【       】。

二、國字注音

1.        銧鐺:

2.        失之毫「ㄌㄧˊ」:

3.        中飽私「ㄋㄤˊ」:

4.        一「爿」店:

5.        凌「ㄔˊ」:

6.        始作「ㄩㄥˇ」者:

7.        清「ㄑㄩˊ」:

8.        自出機「杼」

9.        火「候」:

10.     油漬「ㄅㄢ」ㄅㄢ:

11.     「腌臢」:

12.     「綰」合:

三、注釋:

1.        凜然:

2.        得於心而忘於形:

3.        兼日:

4.        始作ㄩㄥˇ者:

5.        清「癯」:

6.        自出機杼

7.        不世出:

8.        差池:

9.        中飽私ㄋㄤˊ:

10.     「沖」味:

四、課文段落分析

第一段:寫父親常將曾先生的口頭禪掛嘴邊。

 

段析 

(1)父親「常」說曾先生的口頭禪乃父親「信服」曾先生的伏筆。

(2)「吃是為己」下啟後文大廚曾先生的形象及其談吃說「味」的描寫。

Q1:作者父親說:「吃是為己,穿是為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吃在肚裡長在身上,自是一點肥不了別人;但穿在身上,漂亮一番,往往取悅了別人而折騰了自己。

第二段:介紹曾先生:以稱呼、穿著顯現其與眾不同的氣質。

 

段析 行文隨著有別其他廚師的稱呼,而以「先生」表尊敬,其衣乾淨、其貌清癯,氣宇凜然似畫家詩人或某教授之流,凸顯出曾先生之不凡。

Q1:試從外貌、穿著、氣質三方面,歸納曾先生的形象。

1.外貌(1)身高:矮。(2)頭髮:略花白。(3)眼角:無皺紋。2.穿著:天熱時他只是一件麻紗水青斜衫,冬寒時經常是月白長袍。3.氣質:一臉清癯,而眉眼間總帶著一股凜然之色。

第三段:敘述曾先生氣定神閒的神態。

段析 透過回想,以畫面呈現曾先生舉止行事,並藉由「據說……」插敘與父親力邀強化曾先生,側寫其身價不凡。

 

Q1:先生有何異於一般主廚的作為?

(1)不動手做菜,只吃菜。(2)即使再怎麼忙,都是一派閒氣地坐在櫃檯後讀他的中央日報。】

Q2:文中兩段「據說……」的文字敘述,從人物的描寫來看,有何效果?

【強化人物的形象性與增加人物的神祕感─「據說他酷愛唐魯孫先生的文章」,顯見其廚藝有所本;「據父親說,曾先生是花了大錢請了人物套交情才聘來的……」,顯見其身價不凡。】

第四段:藉母親包粽子及做菜的手藝、父親的刀工,襯托曾先生高深莫測的功力。

 

段析 作者一方面敘寫母親的手藝,另方面誇讚父親的刀工,這種種鋪墊實則為襯托曾先生無人能及的廚藝境界。

Q1:本段作者插敘手藝絕佳的父、母親,其作用何在?

【陪襯曾先生無與倫比的廚藝。】

第五段:敘述曾先生排席,是餐廳信譽的保證。

段析 

(1)曾先生不為「通灶」,顯見對專業倫理有所堅持。

(2)藉由掛曾先生排席價高料實,沒人敢滑頭,襯出其對食材、食味之熟稔。

Q1:文中提到大廚的功用有哪些?

(1)保障餐廳的信譽。(2)掌控排席菜色。(3)監督廚師。(4)品識菜味。】

Q2:為何曾先生排席,廚師們不敢裝神弄鬼?

【因為曾先生對食材熟稔、對食物滋味的掌握精準。】

Q3:試推想父親說:「一般餐廳多是馬馬虎虎,『湊合湊合』,言下有不勝唏噓之意。」文中「不勝唏噓」的原因是什麼?

【父親感慨廚界混亂,廚師過度逐利,不再注重菜色品質,漸成風氣,整體廚界有墮落的傾向。】

第六段:曾先生以辣、甜說料理之道,比擬人事之態。

段析 此段以食之味論人事哲理進入文章核心,辣為王,甜為后,有其相輔之趣,也見過猶不及的用味之道、人生之態。

Q1:文中有哪些敘述可以看出曾先生的待人處事原則?

(1)「曾先生的酒是自己帶的,他從不開餐廳的酒」:公私分明。(2)「趙胖子他們常常『乾喝』」、「趙胖子喜歡叫曾先生『師父』,但曾先生從沒答理過」:道不同,不相為謀。】

Q2:曾先生說味論人的內容為何?

(1)辣:王者之味,不易親近,有王者氣象,用辣宜猛,有君子自重之道。(2)甜:后妃之味,怡人解辣,用甜尚淡,有淑女之德。(3)酸甜鹹澀交雜:風塵味。】

第七段:由鹹、苦兩味說人生滋味,並再次強調烹調之道在創新獨特。

段析 透過父親與曾先生之間的問答,帶出曾先生對眾味的獨到之見。

 

Q1:文中曾先生說:「鹹到極致反而是苦,所以尋常之中,往往有最不尋常之處,舊時王 謝堂前燕,就看你怎麼嘗它,怎麼用它。」這一段話蘊含什麼道理?

【隱喻人生之味該如何看待。鹹中之苦是人生本質,經歷過苦的滋味,真情的感受,才是真正圓滿的人生。】

Q2:「烹調之道要自出機杼,得於心而忘於形。」這句話在強調什麼?

【強調心領神會、融會貫通,不拘泥形式或一味模仿,要創新。】

第八、九段:敘述曾先生離去與健樂園結束的關係。

 

段析 寫曾先生離奇失蹤之種種推測,並以父親堅持信念,顯現對曾先生的敬重。

Q1:健樂園的結束與曾先生有何關係?

【因為曾先生失蹤,誤了羅中將的排席,毀了餐廳的信譽,壞了餐廳的生意。】

第十段:敘述曾先生廚藝背景。

 

段析 曾先生明確離去的原因則含糊帶過,反倒詳寫羅中將嫁女兒,揭穿曾先生不在,此後店便因生意清淡而結束的事實。後段則以餘波盪出曾先生出身大家,並意有所指地道其「吃盡了天地精華,往往沒有好下場」,歸結於「平凡人有其平凡樂趣,自有其甘醇的真味」。

第十一段:敘述在澎湖偶遇曾先生,聽其說八味賓主相生相剋之理,今非昔比滄桑落寞,不勝唏噓。

 

段析 (1)以低矮小店、店中暗暝等環境描寫,烘托曾先生的潦倒;以「滿身廚房的氣味」、「磨破的袖口油漬斑斑」等細節描寫曾先生的落魄。(2)以「借喻」論主味、偏味。(3)以「追述示現」話當年。(4)引用樂遊園歌,懷想健樂園昔日之榮景。

Q1:試推想「真正能入味之人,又不在乎吃了,像那些大和尚,一杯水也能喝出許多道理來」的原因是什麼?

【入乎味而能出乎味者,方能體會真味。真正的滋味其實不在味而在心,無味之味是真味。】

第十二、十三段:人世間一切繁華盛景終將逝去,聚散無常,多少情意在人生之味中。

Q1:作者與曾先生久別重逢,卻有「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之感,其中「悲」意從何而來?

(1)健樂園的關閉。(2)曾先生的落魄。(3)繁華不再。(4)青春不再。】

課後統整

樂遊園歌鐫刻在餐廳的匾額。在文中出現四次:

(1)第一次出現篇名「樂遊園歌」,「金光閃閃」的匾額下,暗示店名「健樂園」的由來。(第六段)

(2)第二次是作者與曾先生在澎湖相遇,借引用樂遊園歌中「樂遊古園崒森爽」等四句詩句,緬懷昔日榮景,來對照曾先生的落魄,烘托出今昔對比的滄桑。(第十一段)

(3)第三次引樂遊園歌「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二句,凸顯人生際遇變化莫測。(第十二段)

(4)第四次則是偶爾「吟哦」樂遊園歌,那是歷盡滄桑、迴盪於心的一種傷感。(第十三段)

 

五、延伸閱讀

* 樂遊園歌   杜甫

  樂遊古園崒森爽,煙綿碧草萋萋長。公子華筵勢最高,秦川對酒平如掌。

長生木瓢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

閶闔晴開詄蕩蕩曲江翠幕排銀榜。拂水低回舞袖翻,緣雲清切歌聲上。

卻憶年年人醉時,只今未醉已先悲。數莖白髮那拋得,百罰深杯亦不辭。

聖朝亦知賤士醜,一物自荷皇天慈。此身飲罷無歸處,獨立蒼茫自詠詩。

譯注:古老的樂遊園地勢高峻,林木清朗,四面雲煙繚繞,綠草長得很茂盛。公子的筵席設在園中最高處,拿著酒杯遙望秦川,地平如掌。主人真誠坦率地用長生木瓢舀酒勸飲,行鞍馬酒令,猜拳調笑,縱情歡樂,讓眾人盡興遊賞。初春的芙蓉園裡碧波蕩漾,晴日當空,雷霆驟響震天,原來是天子儀仗從兩邊築有高牆的通道走過。宮殿巍峨,門戶大開,何其壯闊,遊宴曲江岸邊,華麗的帳幕如同絢麗的煙霞,門端排列著金碧輝煌的匾額以為標識。美人舞袖翻飛,輕拂水面;歌女聲音清亮,直上雲霄。回想起年年遊賞酒醉的情景,如今還沒喝醉就已先感到悲傷啊!流年易逝,老大無成,逝去的時光再也無法追回,稀疏的白髮又怎肯放過我這潦倒之人?想到這些,即使罰我千百杯酒,我也不推辭。我雖為聖朝所知,卻久居貧賤,深感愧恥。你看眼前一草一木,它們尚且蒙受皇天的恩慈。酒宴散後,眾人離去,只有我沒有歸宿之處,獨自站在蒼茫的原野上吟出了這首詩。(崒:音ㄗㄨˊ,山勢高峻。公子:指筵席主人長史。勢:地勢。秦川三秦記言:「長安正南秦嶺,嶺根水流為秦川,又名樊川。」這裡當指長安一帶的平原,因居高俯視而覺其平坦如掌。閶闔:音ㄔㄤ ㄏㄜˊ,宮門。詄蕩蕩:空曠無際貌。詄,音ㄉㄧㄝˊ。)

簡析:這首詩結合盛的繁華與個人的蒼涼之感,結構是前四句交代飲宴,並概寫園上所見的自然景物,接著八句寫園中盛況。「卻憶年年人醉時」四句語意忽變,感慨蒼涼,寫自己勉為歡樂,借酒遣愁。末四句借酒抒懷,「獨立蒼茫」寫出寂寞孤高,餘意無窮。

六、歷屆試題精選

1.下列引文,依文意推敲,   內最適宜填入的選項是:  93.學測〕

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此疑似之間,   。濃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謂也;若徒貪肥膩,不如專食豬油矣。清鮮者,真味出而俗塵無之謂也;若徒貪淡薄,則不如飲水矣。」

                         (袁枚《隨園食單》)

(A)差之毫釐,失以千里                     (B)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C)魚目混珠,濫竽充數                     (D)虛者實之,實者虛之

2.以下是蘇軾貶謫惠州時期寫給蘇轍的一封書信,請閱讀後回答下列問題:  93.學測〕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自注:不乘熱出,則抱水不乾,漬酒中,點薄鹽炙微燋食之。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                 蘇軾〈與子由書〉

1依文意推敲,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惠州物產不豐,但地方官規定每天仍然得殺一隻羊 ()蘇軾買羊脊骨,煮熟微烤料理後再拿去賣,賺得一點小錢 ()蘇軾不常吃羊脊骨,但每隔幾天就會吃蟹螯,覺得相當滋補 ()蘇軾說他獨門的羊脊骨料理如果風行,那狗兒們恐怕會大大不高興。

2依文意推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蘇軾不敢與仕者爭買,可知他因自己乃待罪之身,故頗為謹慎戒懼 ()蘇軾表面上調侃蘇轍,實則想傳達他並不感到困頓憂苦,以安其心 ()蘇軾雖津津樂道羊脊骨肉之美味,實際上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可看出蘇軾之豁達,即使身處逆境,生活清苦,卻能無往而不自得。

語譯惠州的市集蕭條,每日仍宰殺一頭羊,我因待罪之身而不敢跟任官的人爭買羊肉,只偶爾囑咐屠夫幫我留下羊脊骨。脊骨間也有一些肉,煮熟了趁熱撈出(不趁熱撈出,那麼肉會含水太多),泡在酒中,再灑點鹽用火烤到微焦來吃。有時一整天剔骨頭縫的肉,所得甚微,但心裡非常高興,就像啃螃蟹的螯一樣美味;大概每隔幾天吃一次,覺得對身體相當滋補。子由你這三年公衙的伙食所吃的肉類,大概見不到一根骨頭,哪能知道這樣的滋味呢?隨手寫這封信給你,雖是玩笑話,卻是可實行的。不過若這種方法風行,那些狗恐怕會不高興。

3.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閩越人高荔子而下龍眼,吾為評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飽。龍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嚙久之,了無所得。然酒闌口爽,饜飽之餘,則咂啄之味,石蟹有時勝蝤蛑也。戲書此紙,為飲流一笑。」(蝤蛑:音ㄐㄧㄡ ㄇㄡˊ,蟳。彭越:蟛蜞,小蟹。咂:吮吸。)(蘇軾〈荔枝龍眼說〉)  ()荔枝宜單獨食用,龍眼則宜配酒而食 ()荔枝勝在飽滿多汁,龍眼的滋味則在咂啄之間 ()荔枝、龍眼風味有異,是由於種植地勢高低不同 ()荔枝、龍眼如搭配蝤蛑、石蟹一起吃,風味最佳。                                         97.學測〕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