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B4 L14宋詩選學習講義  班級:______ 座號: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國學常識

一、宋詩特色與流變

詩特色

1.   【        】宋代理學盛行,影響於詩歌,詩境常超越抒情,表現哲理。詩重哲理議論,故能思致幽渺,渾涵萬有。

2.   【     】詩自黃庭堅崛起至南宋亡,約二百年間,均流行江西詩派,其所創詩法(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拗體),追隨者無不奉為圭臬。

3.   【      】歐陽脩韓愈以文為詩之作法,詩開始走向「散文化」。以文為詩,包含以詩議論以詩記事兩重意義。如蘇軾 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既是遊廬山的記事之作,同時也透過議論表現哲理意涵

4.   【      】人作詩,往往淺近如話,不避通俗,有口語與詩歌打成一片之趨勢。因宋代受理學影響,文學不尚藻繪而務平實。「以俗為雅」:在典雅的文言中參以若干方言俗語,使人產生耳目一新之感。

西崑體

(得名於楊億所編西崑酬唱集初名臣楊億錢惟演等人,仿效晚 【    】用典、對仗、纖麗之表現手法,形式重於內涵,為當時詩壇盛行的酬唱之作。

1.仁宗年間,歐陽脩蘇舜欽梅堯臣等人創作詩歌,一洗西崑體的華靡,且帶動了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的風氣。

2.王安石的詠史詩特具思辨及翻案精神,小詩清新精緻,後世稱為「王荊公

 體」。

蘇軾

蘇軾的詩歌開拓了詩的境界與氣象,尤其是七言長詩,如行雲流水,舒卷自如。

江西詩派

 

1.   倡導者為【    】,鍊字造句的獨特詩法,影響至於南宋的詩壇。

2.   正式提出者是南宋之交的【    】。他在江西詩社宗派圖中,以黃庭堅為祖師,並列陳師道等詩風、主張相近的二十餘人為成員。(因黃庭堅江西人,故以江西名派。但所列二十餘人中,近半數不是江西人)。

3.   方回,又倡「一祖三宗」之說,奉【    】為其祖,以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

南宋前期:

中興四大家

愛國詩人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等稱為南宋中興四大家」,在江西詩派的影響下,加以融化而自成一格。

南宋後期:

四靈詩派

江湖詩派

遺民詩

1.永嘉四靈」指生長於浙江 永嘉的四個詩人:徐照,字徐璣,號趙師秀,號翁卷,字。與「江湖詩派」都反對江西詩派的注重形式,但未成巨觀。

2.南宋末年遺民詩人文天祥林景熙等,詩風沉鬱悲壯。

補充1

北宋四大家

北宋四大家:【 歐陽脩  王安石  蘇軾  黃庭堅 】。

黃庭堅詩與蘇軾齊名,世稱【   】。

補充2

詩比較

 

詩:主情

詩:尚理。散文化、議論化、哲理化

1.

重言情,以情韻勝。即使說理也多以抒情出之,情辭豐腴

重說理議論,以理趣見長

2.

以景託情,意境優美,辭采豐贍,音調諧和

氣骨瘦勁,意象清淡蒼勁,語言樸拙,拗口的拗句、拗律使詩語產生力度

3.

語言流麗

以散文、口語入詩,句法拗峭

二、宋詩裡所蘊含的理趣、意義

1.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登飛來峰

──(1)以登高表達自我具有崇高的理想與積極的態度,所以不怕艱難險阻。

   (2)指掌握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就不會被假相所迷惑。

2.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

──比喻人生東奔西走,偶或留下行跡。

3.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上呈范仲淹詩殘句)

──比喻人由於職務、環境的便利,而先於別人得到好處的意思。

4.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題西林壁

──(1)人因陷於事物中,以致只見局部,不知道事物的全面。

   (2)藉由身處雲霧之中,視野有所局限的情況,來表達人生應超然物外。

 

() 觀書有感之一     

一、寫作背景

  南宋 孝宗 隆興二年,朱熹問學於湖湘派大儒張栻,認識了湖湘派的「主敬說」。兩年後,朱熹把自己對「」的體認,抒發在絕句觀書有感中,借譬喻吟詠出自己對「敬」的豁然領悟。本首屬理趣詩,理趣詩為詩的一大特徵。好的理趣詩能把精妙的哲理寓於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上,通過直觀與美感,使讀者自行領悟到其中所蘊含的奧妙哲理。

二、作者介紹

字  號

朱熹,字元晦,號【 晦庵 】,學者稱他為【 紫陽 】先生、【 考亭 】先生。卒諡,後人又敬稱為朱文公。(晦,晦,意謂外表不露,道德內蓄

反對和議

力主抗

孝宗即位不久,兵南侵,滿朝文武不知所措,孝宗下詔鼓勵直言。朱熹上奏章強調與議和錯誤,認為抗戰是唯一生路。但宰相只圖苟安,不採納他的提議。朱熹悲憤地離開朝廷,隱居在家中,專心讀書寫作。

面對誣陷

泰然處之

寧宗即位時,朱熹已六十六歲,因看不慣韓侂〔ㄊㄨㄛ〕的跋扈,上書直諫。寧宗卻聽信韓侂冑的讒言,免除朱熹官職。反對朱熹的人乘機誣指學是「偽學」,橫加禁止,甚至誣陷朱熹聚徒結黨,有竊國之嫌,應斬首示眾。朱熹面對空前的打擊,並不灰心失意,仍然鎮靜如故,每天講學不輟。

學思不輟

朱熹著作博大精深,都是出自苦讀與嚴謹的思考。朱熹孜孜苦讀,即使臥病,仍然一見晨光便起床不停的閱、寫作。他每一個問題都鄭重其事,甚至推敲整夜。朋友勸他多休養,而他總回答:「吃了飯後,全不做些事,無道理。」由於朱熹苦讀深思,使他博覽群書,對天文地理,,詩歌辭賦,都有精心的研究。重要著作如:詩集傳楚辭集注資治通鑑綱目〔將資治通鑑創立「綱目」,綱仿春秋用褒貶正名筆法;目仿左傳記事四書章句集注。另門人輯錄有朱子語類

宋代理學

集大成者

理學,宋代形成,又稱「性理學」、「道學」,是研究理氣、心性、天道性命的學問。朱熹結合周敦頤濂派張載關派程顥程頤洛派等理學家的學問,發展成完整思想體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朱熹的哲學思想,主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窮究一切事物之理,來作為推極知識的方法。窮理致知之後,就要回過身來,腳踏實地去履行〕」,而以「居敬」為根本。朱熹認為天下的「理」都在等聖賢遺訓中,因此對儒家的重要經典都進行注釋。

閩派朱熹誕生於福建 尤溪,一生與福建淵源深厚,故稱他開創的學派為「閩派」。

文學成就

朱熹文學主張為「文道統一」,詩、文創作皆可觀。詩以吟詠情性、蘊涵哲理取勝,語言自然,用白描手法寫自然景色,即景述懷說理。散文謹嚴周密,語言平實。

三、課文深究全詩藉自然景象譬喻讀書窮理的體會。

詩旨

闡明讀書窮理的重要──人要不斷學習新知,保持心地澄明,才能對事情做出精確的判斷。

起:

半 方   開

─方塘喻寸心

「半畝方塘」借喻「寸心」,再把「方塘」譬喻〔略喻〕作明鏡。「一鑑開」,喻方塘之清──方塘清澈得照鑑天光,形象貼切地表達讀書澈悟後,豁然開朗、思路暢達的情狀、暢快的心情。「開」字是本句關鍵字。

承:

天光雲影共徘徊】。

─雲天似書理

1. 以「天光雲影」作為可鑑之物,顯示方塘包容之大;明鏡鑑照天光雲影,指理解書理深博。

2. 本句鮮活比喻出思維貫通後,內心細琢慢理萬物之理的樣子。

轉:

問渠那得清如許

合:

為有源頭活水來

─讀書窮理源

1. 第三句設問〔提問〕將詩引入主旨:小池塘為何能清澈得照鑑天光?

2. 末句一語道破:「為有源頭活水來」,因為小池塘連接著有源頭的活水。

3. 「源頭活水」是什麼?朱熹認為是儒家調的「敬」──持敬專一不斷地窮理致知。(持敬專一是存養心性、讀書窮理的根本工夫。)

4. 三、四句比喻心靈清明是因為能不斷窮理致知。

格律

本詩為仄起格,首句押韻。押平聲「灰」韻,韻腳為:開、徊、來。

 

() 寄黃幾復    黃庭堅

一、寫作背景

  黃庭堅黃幾復交誼深厚,既是同鄉好友,又是同科進士。在黃庭堅中進士前一年,已彼此唱和。後來黃幾復嶺南做官,仍有詩文往來。神宗 元豐七年,黃庭堅山東 德州任職,由於同僚中少有氣味相投者,特別懷念遠在廣東,一別十年的好友,因而千里寄書,寫下了此詩。詩中抒發了對朋友的思念,推崇朋友的人品與才幹,為其仕途不順深表悲憫,隱約也透露著自己的處境困頓。

二、黃庭堅簡介──推尊杜甫,講究詩法,喜好用典,後人奉為江西詩派祖師

字  號

黃庭堅,字【 魯直 】,曾經遊覽舒州(今安徽省山谷寺,喜愛當地林木泉石,自號【 山谷道人 】。又曾因貶官涪州(今重慶市),號【 涪翁 】。

病逝蠻荒

陳舉根據趙挺之的意向,從黃庭堅承天院塔記文中摘出數語,於是朝廷以「幸災謗國」的罪名,將他流放宜州,並不准居住寺院或租用民房。黃庭堅只能棲身潮溼狹窄,無法遮蔽風雨,市聲喧聒的戍樓(瞭望臺)。崇寧四年,處境困苦的黃庭堅死於戍樓。

讀書嘉言

黃庭堅因兒子黃相懶於讀書,故告誡他:「士大夫胸中不時以古今澆之,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

門四學士、六君子

黃庭堅秦觀(字少游)、張耒(字文潛)、晁補之(字無咎),四人皆以文學遊於蘇軾之門。以黃庭堅的文學成就為最高。
加上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陳與義(字去非),合稱門六君子。

江西詩派

祖師

黃庭堅在詩歌創作上尊崇杜甫,繼承杜甫韓愈所開闢的門徑,並進一步開拓:重視篇章布局的出奇變化,講究字眼錘鍊用字生新奇警、比喻新穎,用典靈活,並押險韻以生僻的字為韻腳、作拗律律詩平仄不合規範、造拗句打破傳統的詩歌節奏,以散文句入詩,造成拗口的效果,追求生新瘦硬拗峭的風格。黃庭堅的理論與創作,極富特色,影響宋代最大詩歌流派——江西詩派——的產生。

詩法:

點鐵成金

奪胎換骨

1. 點鐵成金:將古人的詩文、典故加以活用,推陳出新,產生新的意義、境界。

2. 奪胎換骨:借取或沿襲古人詩作的語言,而詩意精闢深刻勝過原作者;詩意與前人相同,而另造新語,改變得更為精美。

3. 「點鐵成金」、「奪胎換骨」,是體現「避熟就生」、「以故為新」,把古人用過的語言加以變化,別出新意,使詩作在語言表現與含意都能超越前人。

三、課文深究:事件在詩人的傾聽中進行,反映人民在戰爭中家破人亡的深重苦難。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傳書謝不能。

1.首句典故字面之意,實以「海」指居處,見海天茫茫,正可凸顯二人相隔遙遠,而相思甚深。2.化用「雁足傳書」與「雁止衡陽」二個典故,而「謝」字有無奈之意。3.用「謝不能」將鴻雁擬人,是「點鐵成金」。「謝不能」(以做不到謝絕)原為漢書 項籍傳中陳嬰之言,在此成了飛雁之語。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1.出句憶想過往居官得意之樂,對句則寫而今一別十年,各自在江湖淪落飄泊,雨夜裡孤寂落寞,獨對著一盞孤燈。2.在今昔時空流轉對比中,有樂境和哀情的對照,有著暫聚之快意與久別之悵望。二句之情境有逆轉,遂使詩句產生拗折感,極富張力。3.「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都是常人習見的詞語,但配搭得宜,化俗成雅,創造出清新雋永的意境。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蘄三折肱。

1.「四立壁」感嘆故人主持家計的艱難。出句明寫黃幾復之清苦,實則暗譽黃幾復為官清白。2.對句明寫冀望黃幾復善養其身,實則暗地稱讚黃幾復有治理百姓之官能,不待困而後知也。3.言老友的才能不須經多次試用就已具備。因此說良醫何必要三折肱?如同良臣亦不必三黜,即能諸事順遂,大展長才之意。一方面積極肯定黃幾復的才幹,能像良醫一樣醫治民間疾苦;一方面暗自替其抱不平,為何宦途多舛,至今始終有志難伸。4.「三折肱,知為良醫」原意指大事要幾經挫折,積累經驗方能成功。黃庭堅詩反用其意,稱讚黃幾復諳練世故,不待困而後知也。這樣的反用其意,雖然推翻「三折肱」,卻保留「知為良醫」(「能治病」)的意思,用典上一正一反,構成語意上曲折反覆。

想得讀書頭已白,

隔溪猿哭瘴煙藤。

1.設想朋友皓首讀書的景況。不能釋懷的是為何皓首窮經仍不受重用,慨嘆溢於言表。2.用「以意擬象」的方法來寫,即根據心意而虛擬想像出許多意象來傳情達意。黃庭堅這樣的造境之語頗多,如:「想得秋來常日醉,伊川清淺石樓高」(答龍門潘秀才見寄)、「想見真龍如此筆,疾藜沙晚草迷川」(題伯時天育驃騎圖二首)、「想得陽關更西路,北風低草見牛羊」(題陽關圖二首)都是運用以意擬象的方法,來表達情意。3.琅琅的讀書聲,卻只有猿猴的悲鳴聲,隔著溪水相應和。此處烘托渲染出幾許悲涼的意味。而此時不變的猿哭,卻依然淒厲;變的是寒窗下白頭書生的琅琅書聲,轉趨昂揚。一淒厲悲涼,一昂揚樂觀,以哀襯樂,更加凸顯出讀書人「不因困窮而改節」的亙古形象。4.出句純以想像之筆,料想黃幾復用功讀書之景,對句則渲染黃幾復所處屋外之聲音、景象,包含溪流、猿哭、瘴煙、藤蔓等淒清景況。黃庭堅藉此頌讚其友之氣度,想像他在艱困環境中仍能堅定、怡然自得。

 

()          

一、寫作背景

  孝宗 淳熙十三年,罷官五年,退居山陰老家的陸游,以朝奉大夫代管嚴州軍軍,宋代行政區域名州事重新被起用。當時 以北(詩中的「中原」)的國土被人占領,南宋偏安一隅,主張抗的大臣和愛國志士不斷被主和派打擊、排擠。面對殘破的江山、衰敗的國勢,陸游撫今追昔,寫出了這首慷慨悲壯的書憤,表達以身許國的熱情和壯志長久未酬的悲憤。全詩雄健豪邁。

二、陸游簡介─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字 號、文學成就

陸游,字【 務觀 】其義出於列子 仲尼:「務外游不如務內觀。外游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號【 放翁 】。其詩今存近萬首,多為憂國傷時之作,故有「【 愛國 】詩人」之稱。詞作以「豪放」為主,詞風與【 辛棄疾 】相近。

秦檜除名

陸游二十九歲,到兩轉運司參加貢舉考試〔考試合格,始可赴禮部試〕。考官擢為第一,名列秦檜之孫秦塤之前,遭到秦檜忌恨。次年禮部(會試),考官又置前列,秦檜以「喜論恢復」將陸游除名。

不拘禮法

自號放翁

孝宗 淳熙二年,范成大〔掌管軍事〕,邀陸游任參議官。陸游常「脫巾漉酒,拄笏看山」,借酒抒發不得伸展壯志的愁鬱,過著放浪不羈的生活,被人譏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陸游索性自號放翁。其實陸游並未忘懷國事:「平生嗜酒不為味,聊欲醉中遺萬事。酒醒客散獨淒然,枕上屢揮憂國淚。」送范舍人還朝

詩歌

陸游早年學習江西詩派的鍊句技巧,後來自成一家。詩多為憂國傷時之作,古體、律詩、絕句都有出色表現,尤以七律寫得又多又好。代表了南宋詩歌的最高成就。

陸游的詞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最能體現陸游個性特色的,是那些慷慨雄渾、盪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這類詞和辛棄疾十分接近。

三、課文深究寫壯志未酬身先老,與山河淪落未收復的悲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前四句追述往事。

1.二十歲已立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志向,這是早歲的「氣如山」。2.「那知」一詞充滿激憤,既譴責不圖恢復的當政者,也直扣題目「書憤」。3.議和者當道,使英雄壯志難成,國仇難復,這是「世事艱」。為下文的「空自許」、「鬢已先斑」之鋪墊。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1.十四字中除「大」、「散」之外,其他都是名詞,名詞的連續堆積,造成意象密集,語句勁健。2.「夜雪」、「秋風」之景點出戰場的肅殺之氣。3.氣象壯闊,呼應首聯的「氣如山」,也強化頸聯「空自許」的憤恨。4.「瓜洲渡」在江北金人勢力範圍內;「大散關」為宋軍在蜀中的要塞。藉由地名,敵我對峙、劍拔弩張的形勢,呼之欲出。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後四句抒發襟抱。雖自許落空,卻仍壯懷激烈。

1.首、頷聯意氣昂揚,這裡以「空自許」、「鬢已先斑」轉為抑鬱,將前述願景一概掃落。此為轉折所在。2.檀道濟被殺前憤怒氣盛,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此處的「空自許」,既是哀傷檀道濟,也是用別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感慨壯志難成。3.字面上,「塞上長城」是古人檀道濟,「鏡中衰鬢」是今之作者,形成古今呼應。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1.絕處逢生。將原有對自我的期許,轉化為對英雄豪傑的期待。2.英雄可能是別人,也可能是自己。留給自己去期待,也留給讀者去關懷。

 

※歷屆試題精選

1. (    )下列詩句均是文學史上名家詩篇的名句摘錄,請仔細閱讀,並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A)()()()都是宋詩

(B)()()()原詩皆為絕句

(C)()()()都是對仗的詩句

(D)其中有三項是杜甫的名句

(E)()()()都是李白的作品                                        98指考】

語譯 ()這時候夕陽西下,景色無限美麗,可惜已經接近黃昏,轉眼間就要消失了。

()感傷時勢,花兒也都落淚;悵恨別離,鳥兒也會驚心。

()我只好舉杯邀請明月,對著月下自己的身影,合起來算是三個人吧。

()長滿了花木的小徑,從來沒有因為客人來臨而打掃過;只有今天,為了你的到來,我才把這一扇簡陋的草門給打開。

()問它(方塘)怎麼會這樣的清澈呢?原來是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流下來。

()有時,廬山的真實面目反而弄不清楚。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裡面。()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2. (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北通巫峽,南「極」瀟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C)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D)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而舊志亦不「備」載也

(E)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                                                                                        106學測】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